第(2/3)頁 先留一成作為公積糧,余下的糧食按人七勞三進行分配,即人口占七成,工分占三成。 老人孩子不能掙工分,仍然能分得口糧,維持基本生活。 劉欣雨今年高中畢業,也就是說之前她只是個在校生,沒有工分所以這季只能分人口糧。 九月份開始她就是民勤小學的老師,盡管只是代課老師,因為按月拿工資,當然不能再在生產隊分人口糧。 陳招娣見劉欣雨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又補充了一句:“這季水稻收成不錯,人口糧應該能有一百斤出頭。” 民勤大隊地處山區,水田較少,今年又因泥石流被埋了十幾畝,聽說按人口每人還能分到一百多斤,劉欣雨覺得已經很滿意了。 當然分的糧不是大米,而是帶殼的稻谷。 一百斤稻谷大約能出七十斤大米,也就是說這一季分的人口糧換成大米有就七十斤左右。 劉欣雨的飯量不大,七十斤大米差不多能吃兩個半月到三個月。 她至少要在這里生活到明年三月份,這些糧食當然遠不足以堅持到明年三月。 不足的部分只能用錢買,也不知能不能在生產隊買公積糧。 生產隊在每年年底都會放一批公積糧出來供社員購買,這種糧食并不需要糧票。 當然有錢也可以去糧站買糧,不過糧站的糧食是需要糧票的,而她的糧票不多。 劉欣雨的臉色略顯沉重,陳招娣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與她說起抓黃鱔賣黃鱔的事。 “奶,爺和二叔他們要是有空閑,讓他們繼續抓就是,黃鱔籠子還是去之前放過的那兩個地方放。還有往外賣黃鱔的時候要更小心些,咱們村好像已經有人在傳了。”劉欣雨不打算繼續摻和抓黃鱔這件事,不過該提醒還是得提醒。 陳招娣早就知道村里有傳言,不過并沒當它是多大的事,看著劉欣雨道:“傳就傳,無非就是那幾個人,自己沒個本事,就知道說長道短。” 陳招娣不是個心里沒有成算的人,既然她這么說,劉欣雨也就不再多言,問了問村里去鎮上糧站交公糧的時間,又開始琢磨進山的事。 劉青山在世的時候,每年九、十月份總會從山里給她帶些好東西回來。 今年他不在了,劉欣雨想要什么就得自己想辦法去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