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惜我家雖然有兩個搞機械的,搞的都不是化工設備。要不然可以給王提供更多的信息。”韓偉誠頗有些遺憾地談起他的長子。 韓偉誠的長子韓華浩雖然還是大四的學生,卻已經被愛丁堡大學工程院錄取為碩士研究生,不過他并不是韓偉誠的研究生,而是工程院院長的研究生。 今天沒在家,跟著導師去愛丁堡郊外的工廠,試驗新研制的設備。 還不是正式的研究生,就能跟著院長實驗新設備,足可見韓華浩在工程機械方面的才干。 這時候,就算只是客氣,劉欣雨也得跟著夸贊兩句,于是笑著說道:“華浩大哥,在本科期間就能參與新設備的試驗,實屬人中龍鳳。” 盡管韓偉誠已經在英國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骨子里依然是望子成龍的中國父親,面對劉欣雨的夸贊,無論是真心還是客氣,依然讓他的眉梢染上了喜氣,嘴里卻說著謙遜的話:“哪里哪里,今天試驗的設備不過只是臺生產襪子的小設備,只是自動化程度相當高。如果實驗成功,可以大大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 制襪機? 劉欣雨的眉心一跳,這可是好東西! 她怎么就沒想到可以在家做襪子呢! 現在國內的制襪行業應該還停留在落后的手搖制襪機階段,別說全自動的制襪機,連電動的制襪機都還沒有呢。 如果沒記錯的話,要到八四年才會陸續從韓國、日本、意大利等國進口電動襪機,國內的制襪工業才得到突飛勐進的發展。 如果能夠利用自己向在歐洲的優勢,提前進口電動制襪機,就能搶得先機。 想歸想,劉欣雨并沒有貿然與韓偉誠提及此事,畢竟現在的她一沒錢,二沒有向國內輸送設備的能力,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對制襪設備的了解還十分粗淺,需要好好謀劃。 /81/81677/20974475.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