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梁曉南回村看梁奶奶時,遇見了張望和王翠英,兩人遠遠地看見梁曉南,聲音很大地說:“哦喲,村里養(yǎng)魚了,這么大池塘的魚,整個魚縣也吃不完。” 梁曉南心里翻個白眼,養(yǎng)再多,關你屁事?你自己的魚還在姑奶奶這里睡大覺呢! 咿,這人現(xiàn)在很有個性啊,怎么破相了?! 這破相很面熟啊,怎么把曉北的那個傷疤原封不動地復制過去了? 蒼天啊大地啊,是哪位天使(周嚴?謝先生?曹原?還是誰?)……幫我弟弟出的氣啊! 村里人肩挑手提,打水灌水,奮力往魚塘里灌水一天,僅僅夠把池塘底蓋住不到10厘米的深度。 第二天一看,水連蒸發(fā)帶滲透,一丁點水都沒了。 每天這么挑水,連著一星期挑水都沒有達到半滿,夏天到了,天氣炎熱,每天挑的水還不夠蒸發(fā)的。 尤國慶著急,蕭鐵柱也著急,大坑村等著吃魚的人們也著急,在城里訂了魚苗,玉米糝子都買好了,魚塘一直都灌不滿水。 現(xiàn)在的他們才知道,搞個魚塘簡直太不容易了。 一直到6月1日,大坑村的魚塘水才灌了大半滿,尤國慶都急壞了,原本沒有想到灌個池塘那么吃力,魚苗早就買回來了,已經好多翻肚皮的了,每天撈出來扔一大批。 再不趕緊放池塘里,在大桶里都得死光。不管了,先把魚苗放進去,再繼續(xù)灌水。 六月一日,大坑村村頭鞭炮齊鳴,村里的魚塘開塘養(yǎng)魚。 全村男女老少都興奮地圍著看,帶著全村人希望的魚苗被一桶桶倒入大池塘。 大坑村名字,就是因為這個大坑,這坑原來有兩三畝大,現(xiàn)在挖了有四五畝那么大,原先形狀不規(guī)則,收拾后稍微見方。 這一塘魚苗,總共放入5000尾。 尤國慶和蕭鐵柱親手撒下第一把玉米糝子,對以后要照顧魚塘的梁同升、劉玉配說:“以后養(yǎng)魚的活兒就交給你們了。” 梁同升、劉玉配,一個是以前的老隊長,一個是以前的老會計,都50、60歲了,看看魚塘,這種稍微輕松的活還能勝任。 梁同升脾氣不大好,看著池塘不客氣地說:“我們自然會照看,但是你們必須把池塘灌滿,這水才半滿,天熱,蒸發(fā)得快,很快見底了,魚都得死。” 尤國慶叫蕭鐵柱帶著大家,繼續(xù)往池塘里灌水,務必先灌滿池塘。 有人就建議把溪水挖渠道流到大池塘里。 蕭鐵柱說:“今天梁曉南的魚塘也要開始灌水養(yǎng)魚了,我得過去看看。” 尤國慶說:“我也去看看能不能幫幫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