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順天建都城能有錢,太孫的功勞占了一大半,所以朱棣自然不可能虧待了自己孫子。 他特意下命令,再給太孫建了一座太孫府。 太孫府的規格,比起東宮也只差一些,里面騎馬,射箭等等應有盡有,用的東西也都是最好的。 朱棣啥都不怕,就怕虧待了自己孫子。 不過,戶部高興。 國子監和翰林院可就不高興了。 國子監內,大部分監生都是徐旭的弟子,聽聞有一位名叫朱辰的秀才,想要與他們的老師斗法,都在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國子監內,資歷最老的學生,是徐旭的親孫子,徐邈。 此時的徐邈,端坐在國子監的老師講座上,望著臺下眾多監生們,臉上露出笑容。 “諸位師弟們都來齊了么?”徐邈問道。 臺下頓時開始點數。 “回稟師兄,都到齊了,一共兩百二十七人。” 徐邈笑了起來:“好,既然到齊了,那就可以開始討論秦淮河之約了。” “諸位師弟,老師心腸仁厚,可答應與一個秀才辨法,卻是已經失了名聲,但我們做學生的,得幫他把名聲掙回來。” “秦淮河之約那天,諸位師弟可愿與我同去?” 臺下,響起一片響應之聲。 自己老師在秦淮河辨法,他們豈能不去。 聽著臺下的呼喊認同聲,徐邈淡笑道:“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們就一齊去吧。” “至于如何為老師掙回面子,我想了個好主意。” “待辨法結束,那名叫朱辰的秀才,定然被老師的理學奧義所深深震撼,此時我們只需要上前,稍微點撥他幾句,他必然拜倒在我們國子監門下。” 頓了頓,徐邈繼續道:“在感悟到老師和國子監的強大后,他必然懇請加入國子監,成為諸監生之一。” 笑了笑,徐邈淡然道:“此時,我們只需要優雅的拒絕他,就能夠獲得全面勝利,國子監名聲大漲,老師以德服人。” 徐邈一頓分析。 十分在理! 臺下的諸多監生,頓時雙目一亮。 好幾位監生紛紛站起身來,拱手道:“徐師兄果然智慧超群,是我等理學楷模也。” “徐師兄,此法可行,我認同。” “待他痛哭流涕之時,世人對我國子監的認知,肯定再上一個臺階。” “徐師兄大智慧也。” 這群之乎者也的學生們,也打算在秦淮河上,給朱辰一個重重的打擊了。 徐邈笑道:“所以,各位師弟不必生氣,朱辰的挑釁,不過是給我們國子監和老師一個再次揚名的機會罷了。” “各地貢生,一直都看不上我們國子監,此次國子監定能名聲大噪,讓他們統統閉嘴。” 徐邈在臺上滔滔不絕,越說越興奮。 而臺下,忽然有監生提問了。 “徐師兄,事后那朱辰該怎么辦?若是他道心崩潰,我們豈不毀了一顆苗子?” 徐邈瞥了那監生一眼,笑道:“放心,為了補償,我會親自收他為徒,用理學去感化他。” 臺下響起一片聲音。 “師兄大義。” “師兄大義啊。” 徐邈一笑,期待著那一天盡快到來。 /86/86351/25924385.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