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錢不夠,怎么分? 知縣找來醉月樓,示意讓他們適當退步。 兩萬兩,著實多了。 但醉月樓表示,等他們拿到善款后,想花兩千兩建橋修路…… 這知縣不貪財,就求一名。醉月樓的這個主動表示,一下直擊他心頭。如此天降好事,自不用再多言,依舊按了兩萬兩的賠償款來追討。 湊出來的第一筆現銀賠款,醉月樓那里給了一萬兩,錢老太娘家那里也先還了一千兩。 涼山村的村正,媒婆等人索賠的數額不多,那些銀子知縣直接就給批了。 但李大山要的太多了。他向錢家要求索賠總計兩千兩。 錢家店鋪房產還在掛賣,就算出手后,也不夠分的。現在來看,肯定不可能了。 知縣便找來了李大山協商。 李大山一聽就跳,可他還是問了句:“能給多少?” “二百兩。” 那李大山自然不答應。他是已經到手過一千五百兩的人,二百兩還怎么能滿足他? 而且幾番下來,他已經嘗到鬧事的甜頭,與前幾次在燕城衙門一樣,他一下就露出了地痞無賴樣。 “怎么?大人這賠償還要搞區別對待嗎?怎么只到了我這兒就拿不出錢來了?看不起我們平民老百姓?大人若是這樣,可擔不起最近外面大家都送您的青天美名啊!” 李大山直言自己一家幾口反正也沒家了,如果銀錢不到位,他就今晚開始打鋪蓋住在省城衙門前了,看看百姓都怎么評斷。 知縣冷笑。 他最恨自己名聲有損。現在有人要污名化自己,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 他不能出面,有人卻可以。 他甚至都不用動用人情。 知縣只是再次找來了醉月樓的人,告知說李大山他們那里銀子要得急,等到錢家店鋪和房產出手后,得先賠償李家。 醉月樓的人聽懂了這話中之意。他們早知錢家的銀子不夠賠償,現在自然得保障自家權益在先。 不用知縣再多言,他們愿意分憂。 總之,白天還挺猖狂的李大山一家子當晚就消失了……知縣也不多說多問,只當全然不知。這事,關他什么事? 陶然自然是知道他們去了哪兒的。 她既然策劃著一切,自然也一直在暗中關注著,確保她要的結果。 就連已經回了燕城的媒婆他們也不例外。 那些人雖得了補償,心滿意足回家,但誰能確保他們回去的路上不發生些什么呢?荒郊野地的,本就流民出沒,他們的報應,逃不了…… 至于李大山,陶然本想看他有沒有本事從知縣手中拿到足額報償的。但這次醉月樓提前出手了,也罷,她便省了手腳。 醉月樓身后都是什么人? 能做這種行當的,難道是吃素走白道的? 醉月樓的人直接把李大山一家子給帶走了。 他們被送到了百里外一處山區。他們身上東西都被拿走,一人被敲斷一條腿。身無分文的他們,這種大環境下能活下去都是難事。行乞,經驗不如流民。逃跑,速度不如正常人。想要回來,輕易不能。 就算能回又如何?他們既不能找誰報復,回到家鄉也沒有容身之處,日子一樣生不如死…… 流離失所,無依無靠,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便是他們的結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