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今魔法界普遍將魔力化歸為十階,前七階基本可以對應大部分巫師一到七年紀時的魔力強度,七階也是當今魔法界大部分巫師的魔力等級。超越七階的巫師便可被授予“大魔法師”的稱號,并且可申請加入威森加摩。 雖然了解了巫師魔力有等級劃分,但秦維杰還是不清楚這些等級劃分的意義。 或者說,不了解每一階魔力的強度,與每一階的功能能力。 為此秦維杰翻閱了不少魔法基礎類書籍,但說實在,在如此多的書籍中檢索一個知識點,實在太過繁瑣。 秦維杰:“雖然已經習慣了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但我還是更喜歡有互聯網的日子……” 終于在經歷了接近一個星期的書海遨游,秦維杰終于在一本《魔力導析》的書中找到了答案。 “首先我要說明,我不同意當今魔法界公認的魔力等級劃分,至少是部分不同意……” 本書的作者開篇便是這么一句,顯得極為離經叛道。 “對于公認的魔力等級劃分,我只同意前七階的劃分。經過我與團隊多年研究,我們發現巫師的魔力在前七階,每一階魔力的成長都是前一階的3倍,而到了魔力八階、魔力九階與魔力十階的劃分時,卻僅為魔力七階的1倍、2倍與3倍。” “這絕不符合魔法的規律,故此我認為,當今的魔力十階,只能算作魔力八階。而且經過我們研究發現,魔力八階(他們所謂的魔力十階)之上還有提升的空間。” “我的同事普斯奧薩斯·奎爾就曾在二十歲之后運用東方的‘冥想法’提升了自身的魔力,并且超越了魔力八階(公認的魔力十階),因此我們認為魔力的極限并非魔力八階(公認的魔力十階),后續我們也會繼續用別的方法探索魔力的邊界。” “希望了解魔力提升的讀者們,可以期待我們的下一本著作《魔力源泉》,預計將于五個月后正式出版。” 合上《魔力導析》之后,秦維杰特意看了一眼出版日期——1928年6月第一版 “十年前的書嗎?那應該會有后續的《魔力源泉》。” 說著秦維杰便給麗痕書店寄去了一封貓頭鷹信件,當天下午麗痕書店便寄來了回信。 隨信并未附帶那本《魔力源泉》。 麗痕書店的信上只寫了,并未查找到相關書籍,并附上了一堆抱歉的廢話。 當晚秦維杰再次翻開《魔力導析》,本書的作者名為杜卡·斯蒂芬,作家介紹一欄中寫著,他1910年畢業于霍格沃茨,隨后進入魔法部,1925年擔任魔法部實驗咒語委員會會長,1927年擔任神秘事物司司長,1928年離開魔法部進入布斯巴頓魔法學校任教,寫這本書的時候他正在布斯巴頓魔法學校擔任課程研究組組長,與魔法理論課教授。 雖然現在的秦維杰,一個魔法小白,也無法確認杜卡·斯蒂芬提出的理論是否是符合事實,但秦維杰還是對他很感興趣。 至于原因嘛,那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秦維杰也看了不少的書(至少十五本魔法理論著作),只有杜卡·斯蒂芬的書中頻頻提起東方。 杜卡·斯蒂芬本人對東方國度的事情十分著迷,他認為魔法的未來在東方,魔法的秘密也隱藏在東方。 他本人甚至十分推崇東方的瑜伽、冥想以及華夏的靜坐參悟,他認為這一切都對魔法有益。 而且,杜卡·斯蒂芬在秦維杰看來,是唯一一個不推崇社會達爾文主義與純血之上主義的客觀學者,在他的著作中從未出現純血至上、人種差異等理論。 在其他的魔法理論書籍中,多少存在一些“純血巫師更適合施展魔法”、“白種人魔力成長遠超黑人與黃種人”、“魔法起源于西方,是神指引我們教化世界”,之類的言論…… 秦維杰本人對此極為反感,也只有杜卡·斯蒂芬的書還算是在客觀研究魔法理論,因此秦維杰對他的著作更加感興趣。 不過可惜的是,杜卡·斯蒂芬的書秦維杰只看到一本《魔力導析》,就這還是從福利莊園圖書室的角落中找到的。 經過了幾天的尋找,最終還是一無所獲,秦維杰也就暫時將尋找杜卡·斯蒂芬后續著作的事放到了一邊。 繼續投入其他的學習。 這一個多月的時間,秦維杰每天除了看書以外也會練習簡單的魔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