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以往陳年拜師一切都是從簡,因為那些師傅基本上都是普通老百姓,而且大多數的手藝都是從父輩那里傳來的。 所以陳年以前的拜師禮哪里有這么復雜的程序。 但這邊不一樣,譚家菜本身就是源自于官府,名門望族的規矩自然也多,而且譚家菜又是一個特別大的菜系,所以自然要講究一些。 拜師一共有幾個流程,首先便是長者入席,通常這個長者便是見證人,如果皇帝沒有來,來的只是靖王爺和傅新,那么地位比較高的靖王爺便會去當這個長者。 只是現在皇帝來了,現場沒有人比皇帝的地位更高,那么皇帝便成了這個長者。 而靖王爺則是跟在他的身邊隨從,作為贊者。 贊者一共有幾件事做,首先便是拿著托盤里面裝著束脩六禮來到了屋子中間。 緊接著他便要開始唱歌: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壽考維祺,介爾景福……”等等。 一共有三段,這也是古代拜師最常說的一些話。 說完之后他們便要行禮,但皇帝自然是沒有給這些臣子們行禮的道理,因此只是微微點頭示意,然后入座。 但李絮回去了,李昭作為贊者卻并沒有回去,而是站在場中繼續說道:“請學子入席。” 學子自然也就是學生,如果在學生比較多的情況下,他們要成縱隊一字排開在舞臺中心,但此刻只有陳年一個人,所以他只能自己來到中間。 見到陳年站在既定位置之后,李昭又繼續讓陳年先向長者行禮,畢竟作為見證人,而且地位又是最高的,理應如此。 經此之后,便是師者入席。 師者也就是宋青舟。 宋青舟同樣來到中間,先是向著皇帝行禮,緊接著又向師門所在的方向行禮,雖然他沒有辦法將師門前輩的那些牌位請過來,但遙拜也算是表達了敬意。 緊接著他又在旁邊擺放著的桌子上上了三炷香之后才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原本這邊就只有一個供他坐的位置,但李絮來了之后,眾人又趕忙去搬了一把椅子。 李絮坐在后面儀表尊貴,而宋青舟的位置則是在她的左前方。 之后李昭繼續唱道:“請弟子呈上拜師帖!” 陳年將自己準備好的拜師禮雙手捧著交給了宋青舟,宋青舟同樣伸雙手接過。 陳年至此行跪拜之禮。 之后還得送上束脩之禮,束脩之禮共有六樣,這規矩也是從古時候傳下來的,其中有肉干,代表著謝師恩,芹菜代表著業精于勤,龍眼干代表起竅生治,蓮子代表苦心教學,紅棗代表早日學成,紅豆則是代表著宏圖大展。 這六樣共同組成了六禮束脩。 而此時宋青舟也站起來,接過這束脩六禮之后,便先將其放在桌上。 又回送了作為師父給弟子的禮物。 然后李昭作為贊者,又拿著茶盤端至陳年面前。 陳年以右手端茶,左手捋袖,陳年將雙手高舉過頭,向師者敬上。 宋青舟雙手接過端到額頭閉眼以示敬意,然后以左手托茶碗,右手持蓋碗撫茶,喝茶,喝過一口之后李昭再次上前接過茶碗,然后歸位。 此時的陳年并沒有起身,因為他還要聆聽宋青舟的訓話以及本門的門規。 大意就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規,勉勵徒弟做人要清白,學藝要刻苦等等。 最后隨著李昭唱喝了一句:“禮成!” 至此拜師儀式全部結束。 眾人紛紛向宋青舟表達著恭喜,而宋青舟也一一進行回應。 “恭喜宋大人喜得新徒。” 最后李絮也站起來,親自恭喜了宋青舟。 “陛下能來到此處見禮,臣感激不盡!” “無妨,以后你可要好好教導這位弟子才是。” “回陛下,臣一定會的,陳年本身便聰明好學,既然他已拜入我譚家菜的名下,臣必將盡心指導,將一生所學盡數傳授給他。” 宋青舟心中有些激動,在前幾次收徒的時候,雖然也是同樣的流程,但那個時候皇帝陛下可不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