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張菜高興道:“我跟你一起去,你晌午照常送飯,我帶虎頭去河岸老地方等你。” “不行。” “我跟你一起去送飯,帶虎頭在坡下等你,再一塊去河岸。” “行。” “你可真不給我留情面,我還能把虎頭帶丟了么?呶,這個給你倆!”張菜遞過來一個小布包,透著餅香。“剛烙的,偷偷吃,別讓你從弟、從妹知道。” “我們剛吃過了。回去吧,送飯時我去叫你。”王葛沒接,溫柔淺笑。 “哦。”張菜臉一紅,心想:阿葛笑起來可真好看啊。 他一步三回頭的離開。 王葛牽著阿弟進院,解釋道:“我不讓張菜帶你去河岸,是因為河岸不比尋常地方,他玩性重,萬一看不住你,嗆了水怎么辦?” “嗯!我是小孩子,危險的地方,要主動避開,除非是跟在阿姊身邊,嘻嘻。” 王葛喜愛的揪一下他的羊角髻,繼續劈柴。 劈完后,給雞喂食,然后去井邊洗衣,洗衣回來后,就到了做“晝食”的時間了。晝食,就是正午時刻的“中食”。 這個時代,普通百姓家基本已經一日三餐,當然了,如果太貧寒,日食一餐者也有。 中食是蒸野菜麥餅,涼拌瓠瓜。瓠瓜是跟張菜家以物易物得來。張戶人丁旺,勞力多,正月開始就種瓠、韭、蔥、蒜,種類頗繁雜。 王葛家正月只種的青麥,二月大豆,三月種的黍與胡麻。 她先把阿父、從弟從妹的飯盛好,罩上布籠。剩下的再一分為二,多的放到大食盒里,是大父他們的;少的放到小食盒里,是她和阿荇的。這些其實還好,但再加幾個水壺,背起來就不輕快了。 ------題外話------ 葛屨子:貧窮人家穿的葛制的鞋子。 桔槔:桔,音jie,二聲。槔,音gao,一聲。桔槔是一種利用杠桿原理取水的工具,春秋時期就已普通使用。 短褐:短,音shu,四聲。褐,音he,四聲。短褐也稱豎褐、裋褐。短、豎、裋,三字同讀shu。為古代底層百姓穿的衣褲,制式為粗麻布豎裁,袖口較窄,便于日常勞作。 (女主從妹)王菽:菽,音shu,一聲。豆類的總稱。 /84/84180/19152914.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