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眾人出門,賈嫗嫌棄的直搖頭:“懶婦事多!” 王葛倒是知道姚氏有這老毛病,一到月事期就先頭疼,其實這是痛經的一種癥狀。 王荇追出來:“大父、大母,我也想跟你們去,我想去看修路。” 王翁當然同意。 王荇仰著小臉跟王葛解釋:“三叔跟我說,他得晌午那塊才出門,他照看阿父和從弟妹就行。” “好,知道了。”王葛笑著牽住阿弟的小手。 沒走多會兒,一股說不出的難聞氣味逐漸撲鼻,越往西味道越大,而后便看到一堆堆土堆、一口口支起的鑊、一頂頂簡陋草棚,密密麻麻干活的身影穿插在土堆、鑊器、草棚中間。 挖渠的隸臣各個汗流浹背,看樣子天沒亮時就開始干活了。 道上排開驢車、騾車,擠得水泄不通。村民過路,走另外開辟出來的一條臨時窄道。但凡過路的百姓,無不張望打量,議論紛紛,鄉兵有時也得走這條窄道,于是不停的吆喝攆人。 小阿荇一直半張著嘴巴,眼睛都不夠用的。王禾擠在王葛旁,一副“怎么樣、我昨天說的對吧”的樣子。 王葛確實覺得震撼,稍微停步觀察。 鑊這種器物,其實是無足的鼎,也可稱為古代的鍋。 此地一共九口鑊,每個都巨大,絕對能擱下整頭牛!鑊有雙耳,一根極粗的鐵桿在上空橫立,兩端擔在臨時搭起的梯墻上。鐵桿是以兩側垂下的鐵鉤,鉤住鑊的雙耳,然后吊起架空,底下火焰翻滾。梯墻外側為梯,內壁呈弧形,能防止火舌翻上來。梯墻頂部平坦,至少能站四個人,隸臣踩梯爬上,用大锨攪動鑊內的烏黑之物,每一下都格外費力。 這活可比挖渠辛苦多了。 鄉兵又過來攆人,王葛趕緊拽著阿荇走,驚奇的問:“大父,他們在炒什么?” /84/84180/19284670.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