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種技術最早的起源,可追溯到東晉末年“盧循起義”期間,此人利用竹子結構改造船只,發明的“八艚艦”。 但現在的大晉朝,沒有農民起義了,盧循說不定還沒出生,所以王葛要送給桓縣令的,就是提前原本歷史數十年的八艚艦……的船模……的簡陋版。 桓縣令是聰明人,肯定能受船模啟發,將船模送到專業的船匠手中。 王葛很謹慎,就這簡陋船模,也要佯裝著跟阿弟一起“苦思冥想”,走盧循的發明路線,由竹子內壁的竹節“迸發靈感”。 剩下的就簡單了。直接將半截竹筒當船艙,打磨光滑內壁;鋸八個薄木板,削成卡槽,卡進竹筒,隔成九個小船艙,互不通水;將竹筒外側的底端雕刻水紋,稍加美化;鋸一個長的薄木板,制成甲板;甲板頭、尾用石刀的刃尖鉆許多小孔,插竹棍當作欄桿;欄桿頂端用麻繩相連;最后,為防止竹筒入水側翻,底部的兩側加竹條穩固。 到此就算制成。 王葛:“阿弟,你給竹船起個名字。” 王荇:“嘻,就叫‘不怕漏’吧。” 姊弟倆笑成一團,這名字簡單直觀,正好配這個粗制濫造的船模。 下午,王葛開始篾竹、撕竹絲,制不倒翁。王菽坐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就凍的打哆嗦。 小賈氏在灶屋腌咸豆,時不時出來看眼庭院,看出王菽在打抖,就回屋抱床褥子出來披王菽身上。“阿葛,叔母問你,你這回是頭等匠工,鄉里也得給賞錢吧?” “早給了。”王葛不看她,冷冰冰回一句。 小賈氏心里一提:“有多少?” “二叔平時待我好,我把賞錢分二叔一些了,怎么二叔沒告訴你?” 小賈氏惱怒:“長輩的事你也敢挑撥?” 王葛重撕竹絲,不說話了。 “阿母,你、你不是正腌咸豆呢。”王菽郁悶的攆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