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嘉靖往外下了三道圣旨—— “妖人邵、陶,惑帝以取童女初行月事煉丹,斯禽獸也,斬之不饒。朕被奸人迷惑,險些鑄成大錯,今下罪己詔,日后必不再犯,亦不以人煉丹,不碰金石之事。天下共鑒。” “宮中女婢,有愿出者,可放出宮自行婚配。有不愿出者,仍以本職為主,月俸抬高三成。以上二者,往年同受奸人之苦,各賞銀、綺以作補償。其父母賜米三石,羊二只,酒十瓶。” “再有言工匠之事乃奇技淫巧者,斬!” 隨后又是一連串提高匠人地位,鼓勵匠人研究新物件的法令。朝野俱驚。 皇帝這是煉丹吃錯藥了? 負責給嘉靖煉丹的邵、陶二人更是如遭雷擊。被拖出去時,一路喊著“冤枉”“饒命”,然而直到行刑,一刀下去,人頭落地,也沒有等來嘉靖半分回心轉意。 倒是那些宮人喜極而泣,相互間擁抱、哭泣。 她們才是真正苦盡甘來的那一波人,而且,以后再也不會有新的童女被送進來了。 幾乎七成宮人都選擇拿補償出宮,這宮里實在太過難熬,何況,她們不太信嘉靖皇帝能狗改掉吃屎,從此再不行煉丹之事。 現在能跑掉就趕緊跑吧。 而那三成實在沒地方去的宮人咬牙留在宮里,隨后她們驚訝發現嘉靖皇帝確實沒有再煉丹了,也不再沉迷修道,甚至連后宮都不怎么進,每天晚上拿著那根長筒棍子對著天上看。 為了晚上更精神,能夠一看一整天,他白天連朝都不上,就呆在宮里補覺,一到夜晚,精神抖擻,誓要找出月亮的奧秘。 “古人都說日精月華,只要朕破解了月亮,肯定能成仙!” “月亮……月亮……” “還有這伽利略望遠鏡,聽著不像漢人起的名字,倒像是蠻人起的!來人,出海去找!什么?祖訓不許出海?朕今天就把這個祖訓廢了!” 嘉靖挽起袖子。 他最不怕的就是祖訓和禮儀,大不了就是像上一個大禮儀一樣,和大臣們死磕三五年到十幾年,等死上一波人,罰下去一波人,這政策自然就會通過了。 別的東西,什么煉丹,什么陰陽和合,什么飲露食松,都是有可能成仙,反正他是皇帝,有權勢、有金錢、有精力去嘗試這些東西有沒有用。但!那些都是虛的,唯有神女是實打實的,神女親口言說有趣的東西,肯定就是成仙的關鍵——誰也不能攔著他!誰也不能! 然而,不論嘉靖怎么折騰,他再也沒見過神女出現在他面前。 關注著這邊的系統轉頭去問青霓:“衣衣,你不怕他一氣之下不干了,繼續回到歷史上沉迷丹藥,折騰百姓的那副樣子?” “走一步看一步吧,朱祁鎮那里,把他薅下去至少還有個朱祁鈺頂著,嘉靖下臺了,能找誰?而且我不管皇位更替,朱棣當時如果廢了他,我不會吭聲,而朱棣當時既然沒打算找嘉靖麻煩,我也不會出聲要求換一個皇帝。” 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過界了。 青霓:“至于嘉靖會不會一氣之下不干了……我倒覺得不會。” “誒?為什么?” “他想長生,想修仙想瘋了,好不容易看到一條明路,就算一直看不到成果他也會從不間斷地走下去——就像是歷史上的嘉靖那樣。只要他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在追尋長生就行。正好,他一心天文學,少折騰百姓,等幾十年后張居正上臺,這大明能少兩個窟窿。” 至于什么改變制度,什么拯救明朝,這些事情就不該她來做,她只需要象征性留下一些種子就行,像是那臺伽利略望遠鏡,能發芽就發芽,不能發芽就靜待時機。 一切,都交給世人來決定。 比如現在…… “你想要什么?”青霓問永樂大帝。 她當然知道很多好東西,也知道國際形勢的走向,但她依然沒有擅自替永樂大帝做決定。 永樂大帝思索了很久,個人的永生,家族的延續,制度的優劣……一個又一個從他心頭閃過,又被他否決。他希望:“俺想要延長大明國祚。” “大明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永樂大帝直眉楞眼地來了一句:“倒也不低。” “但是溫度低,幾乎年年天災,冷到大江結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