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么突然嗎?」 顧安安茫然了一瞬,隨后抬眸看向了蕉雨,「之前在知青院里,好像并沒有聽說有誰要嫁人,怎么會.」 蕉雨立即小聲的給她分析道,「我們是才來這鄉下不久,倒沒什么感覺,覺得過一天是一天,沒多大關系,可對于那些來的時間太長的知青們來說,感受就不一樣了。 她們覺得看不到回城的希望,一年又一年的在這鄉下熬著,要是一直不嫁人生子,最后年齡越熬越大,熬成了老姑娘,到了那個時候,想要再嫁人,就難了!」 畢竟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你去挑男方,而是男方反過來挑你了。 而且,這樣的現象全國各地都有,十分普遍。 在那些老一輩人的眼里,姑娘家一旦滿了十八九歲還沒有嫁人生子,就成了他們口中的老姑娘,想要找婆家就會變得很不好找,要么只能嫁給二婚男人,要么就只有嫁給老光棍了。 所以,對于那些下鄉已經有五六年或是七八年,甚至是時間更長的知青們來說,嫁人或者娶妻就是他們的出路,當然,像那種家庭條件好的,那他們倒是可以通過走關系,讓父母把他們給弄回城里去。 除此之外,大家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這鄉下種地干農活了。 當然,也有另外一條路可走,而那一條路,還真的有人去嘗試。 對于那種一心想著回城的女知青來說,她們寧愿出賣自己的道德底線,從而去換取一個不切實際的回城夢. 坦白說,在聽完蕉雨的這一番話之后,顧安安還是感到挺詫異的,她看著蕉雨,「意思就是 說那姑娘覺得回城無望,所以隨便找個婆家嫁了?」 蕉雨搖搖頭,「也不能說隨便嫁吧,她找的男方是村會計的兒子,至少表面看起來,會計家的條件要比普通人家好一點兒。」 而且,那女知青可能是想著嫁給會計家的兒子再怎么樣也比嫁給普通的男子強,至少說會計的兒子讀了一些書,在文化和觀念上,要比那些沒有念過書的男子好一些。 聞言,顧安安想了想才開口,「等到她出嫁的那天,你過來喊我一聲吧,咱們一塊去給她道個喜。」至于送禮嘛,反正她和對方的關系也不是很熟絡,她就跟蕉雨還有其他知青一樣,意思一下就行了。 充當冤大頭什么的,她可當不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