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250、命運的捉弄-《大明劍尊》


    第(1/3)頁

    自宣宗死后,幼帝登基,太皇太后張氏雖然賢明,三楊也屬能臣,但在某些小節之上卻有著不大不小的瑕疵,譬如張氏的弟弟張克行。

    此人倒不是什么大女干大惡之輩,但所行之事卻是人神共憤,為了自己的財路壟斷了邊貿的生意,讓大明百姓沒有生意可做,同時又跟邊境的牧民哄抬物價,甚至著手搶奪,弄的邊境民怨沸騰民不聊生。

    本來這等皇親國戚,任由他鬧下去也沒甚要緊,大不了就是苦幾年、忍幾年,等他死了,落的個干凈,大家誰都省心。

    可大明的子民能這般想,瓦剌部的子民卻咽不下這口氣。

    那張克行不僅是個貪財之人,更是個好色之徒。

    瓦剌部行商的女子有些姿色不錯,那張克行便用錢財或強擄將女子奪來,以至于被瓦剌的邊民生生打死。

    他這本是咎由自取,誰也怨不得,然朝廷某些大臣便動了歪腦筋,想用這件事做做文章。

    譬如那身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王振,被朱祁鎮親切稱呼為伴伴的王公公。

    他身為一個太監驟然得勢必然被人瞧不起,而他這種擁有權勢的人又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才想另辟蹊徑,在某些事情上做做文章,立下戰功。

    就比如此番瓦剌部落將太皇太后張氏的親弟弟給殺了,以殺害皇親國戚的罪名對瓦剌發兵。

    殺害皇親國戚的罪名可是不小,他一個太監,位置再高也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力。

    但禁不住有底下人阿諛奉承、攀龍附鳳,尤其他得勢之后,收的那些干兒子們,一個個削尖了腦袋,上前諫言。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烏煙瘴氣,響應者云集。

    有些本就是王振一脈,想要借此攀附。

    有些屬于搖擺不定,但看在王振之勢,尤其畏懼他手下錦衣衛,怕此番不表明立場日后會尋找自己的麻煩,故而隨聲附和。

    但仍有一些中正耿直的大臣,據理力爭,以于謙為首,為當世之清流對這些阿諛奉承、攀龍附鳳之輩嗤之以鼻。

    當時幼帝剛剛親政,皇太后孫氏在旁協理,在一塊簾子后面傾聽朝堂政事。

    當他聽到朝中有人響應出兵之時,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出什么亂子,手心里的汗就沒停過。

    直到于謙站出來說話,他的心才算放下了一半。

    于謙環顧四周,陳述道理。

    “啟稟圣上,那張克行多行不義,欺壓百姓,影響互市,先帝在時早有耳聞。只是那時沒出什么亂子,又顧忌他皇親國戚的身份,才讓他依舊逍遙法外。”

    他緩了緩語氣,畢竟身為朝廷重臣,在朝堂之上痛陳皇親國戚的過失與皇家顏面有損,他是個直臣又不是沒腦子,可不嫌自己的命太長久。

    不過,就是這番話,已讓以王振為首的那些大臣顏面掛不住了,且皇上的顏面也損了不少。

    底下大臣能提出這種匪夷所思的意見,少不了皇上的首肯,這一切都使王振在背后運作,為了自己能夠青云直上,獲得比三保太監更大的功績,而做的手段。

    朱祁鎮尚且不懂什么叫做與民修養,骨子里還帶著他太爺爺好戰的熱血,想要做一個有軍功的皇帝,想要向他太爺爺朱棣、他父親朱瞻基一樣,征戰沙場,令四夷賓服。

    然而,他只有心中的愿景,卻沒有這般能力,還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孩子,尚且不懂刀兵為何物,更不懂的戰爭對朝廷、對百姓來說意味著什么。

    聽到于謙在朝堂之上痛陳利弊,刺激到了他身為帝王的尊嚴,他剛剛親政想要做件彪炳千秋的大事便遭到手下大臣的阻撓,哪里肯容。

    當即站起身來,駁斥道:“住口!!瓦剌殺我皇族,屠我血親,邊疆多少百姓死在瓦剌的鐵蹄之下,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簡直欺我太甚!不平、不足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丰原市| 义乌市| 舞阳县| 阿克陶县| 永福县| 惠安县| 尼玛县| 抚远县| 郁南县| 内丘县| 江西省| 桐梓县| 襄汾县| 滕州市| 博爱县| 吉首市| 蒙阴县| 永安市| 兴和县| 文水县| 什邡市| 莱州市| 黎城县| 英吉沙县| 洱源县| 黄梅县| 保德县| 金秀| 灵武市| 铜川市| 娄底市| 和林格尔县| 邳州市| 阿荣旗| 大冶市| 奉贤区| 郓城县| 家居| 平武县|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