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此說來,先行之都平君所部應該已至故關才是。”趙括默默想道。 “傳令:其一,全軍加速,連夜進發,務必與后日午時之前,趕到故關;其二,令前線廉頗將軍,交代好軍務,于后日午時,在故關相見。”趙括果斷下令道。 “是!”許歷沒有絲毫的疑慮便立刻答應道。 隨著趙括的一聲令下,中軍幾騎飛出,高聲傳訊曰:“中軍傳令:目標故關,加速前進!” 另有十余騎,三兩一組,或為探路之先鋒,或為傳訊之令兵,策馬而向前方奔去,正是中軍精銳探馬,均是一人雙馬,腰佩弓弩,手拿長槍,端是威武雄壯。 “若是五萬軍皆有此精銳,又何懼于秦軍!”趙括嘆息道。 剛剛傳令完畢,回到趙括身邊的家將許歷,也是感應到自己將軍深深的憂慮,寬慰道:“廉頗將軍手下有兵馬數十萬,與秦軍周旋日久,稱之精銳亦不遠也。” 聽了家將的話,趙括沒有因此稍加安心,反而更加憂慮了。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趙括喃喃地自言自語,目光已經飄向未知的遠方。 數十萬大軍都無可奈何秦軍,自己帶的這點子兵力,無異于揚湯止沸。更何況一旦自己抵達戰場,恐怕對面的白起也將帶著河內的援軍抵達丹水,這無異于又狠狠添了一把柴火。 具體來看,無論將領還是兵士多寡,趙軍都不占據優勢。而唯一有所優勢的單兵戰力,又因為戰場在丹水沿岸的關系,嚴重限制了趙軍騎兵的發揮。顯然在這樣的條件下,以步卒見長的秦軍,無論是渡丹水、攻壁壘顯然比趙軍的騎兵更有優勢。 這也是歷史上此戰中趙軍的騎兵幾乎沒有著墨的原因。 棄馬為步,看似荒誕,可卻是當時的趙括唯一的選擇。 如此一來,自己的優勢發揮不出來,敵人盡占優勢,別說主動進攻秦軍了,恐怕連守御防線都存在困難。 “且走一步看一步吧!”趙括在心中暗暗給自己打氣道,畢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稍稍想通的趙括,隨即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前進的路途上,穿越半月,一直埋頭在故紙堆里,試圖找尋破解之道,卻還沒來得及看一看這千年前的華夏——戰國的模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