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隨著紅旗處徹底站穩,更多的趙軍復又重新登上云梯,在壁壘上形成突破。 而已經滿是傷痕的猛將兄也按照趙括的將領,被一員百將給替換了下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趙括顯然比別人更加懂得。 然而壁壘之上,趙軍完成數出突破之后,又重新陷入了“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膠著狀態, 當然,這樣的結果,對于雙方的主帥卻是都樂見其成。 秦軍顯然是并未出其全力,畢竟身后十數萬的援軍都尚未動作過,或許是出于不能白白便宜了趙軍的想法,秦軍帥帳中,不時有將領請求帥軍出戰,卻都被白起否決了。 理由嘛,很簡答。 現在的火候正正好。再添一把柴火就燒焦了! 贏摎把火候分寸拿捏得死死的,即便是自己在趙營為主將都會以為秦軍底牌盡出了——畢竟連死士營都用上了,還不算盡力嗎? 而等死士營消耗殆盡,順理成章地我軍軍力便開始不足,然后被趕下壁壘,開始撤退,故事寫得邏輯順暢、合情合理有木有! 趙括啊趙括,壁壘旦夕可下,這還不加快渡河嗎?要是后續兵力補充不及時,前面的好局勢可就功虧一簣了哦,到那時,你如何面對手下眾將呢! 白起心里美極了,不僅是因為戰爭的走向正朝著自己所預想的那般走著,更是因為自己沒有看錯人——贏摎卻是可造之材。 對于即將拿下長平之戰,從此無敵于六國的秦國而言,沒有什么比后繼有人更值得自己和王上欣喜的,尤其這個后繼者還是公室之人。簡直完美好嗎! wap. /90/90029/19742101.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