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騎身邊的大纛,隨即稍稍一橫,那是急攻的信號! 身后的騎兵聞令,很快將綁縛在戰馬頭之上的眼罩放下,復又調整好手中的長矛,身子隨之伏低,幾乎與馬背平齊,一手持矛,一手緊握馬韁,雙腳接續發力,狠狠一夾馬腹,加速向著趙軍營門沖去! 趙軍營地之中也非全然無用之人,最先反應過來的前營雖不是趙軍之中最為精銳之屬,但總算是在壁壘堅守過三年,基本的應激反應還是有的。 加之白日里視野清晰,倒不需要判斷敵軍的防線,隨即前營千余士卒在曲長的指揮下稍稍整頓,組成一個并不規整的軍陣,盾兵在前,刀兵在后便一股腦兒地往秦軍來路的寨門上一頂,試圖利用寨門擋住秦軍的腳步。 刀盾兵之后,沒有克制騎兵的長矛兵相助,顯然這是一個他打得到你,你打不到他的局面,除了敗亡不會有第二種結果。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后營之中,正在修整的弓兵營緊隨前軍刀盾營,很快完成了集結。 隨著弓兵營校尉手中令旗的落下,數以千計的箭雨頓時凌空而起,朝著尚在營外的秦軍騎兵們便栽去。 沒錯,是“栽去”而不是“射去”。 慌亂之中成陣,急忙之間搭弓,倉皇之下射出,能射出營門不傷到自己人就算不錯了,哪里會有什么力量,又哪里有什么準頭可言。 近乎三分之一的箭雨在射出營門后便無力地一頭栽下,落在身著甲胄的秦軍騎兵身上,只發出叮叮當當的脆響,卻是沒有一星半點的傷害。 即便稍有力量的箭雨,也因為慌不擇路,大多沒入草地之中。 為數不多的既有準頭又有力道的箭矢,由于密度不足,造成的傷害也極其有限,對于如風卷殘云一般的秦軍,根本沒有多少威脅…… wap. /90/90029/19742146.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