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此,被眾將給予厚望的北路,趙括實際上也根本沒有打算能夠突圍出去,也沒想過能夠逆轉戰(zhàn)局。 顯然,趙軍已經陷入了白起精心布置的死局,一個趙軍不得不鉆的死局,一個鉆了就不得解脫的死局。 而趙括所布置的一切,從始至終也只有一個目的:鉆入秦軍套中,盡可能保存自己的實力的同時,盡可能殺傷秦軍之有生力量。 非鉆入秦軍套中,不可誘使秦軍全部實力; 非逼出秦軍實力,不可切實殺傷秦軍戰(zhàn)力; 非殺傷秦軍戰(zhàn)力,魏軍不會出面攪亂局面; 非保存自身實力,不得領最終勝利之角色。 當然,事已至此,結局如何已經不是趙括所能控制的了。但,不得不承認,即便最終的結局再糟糕,因為大糧山的偷天換日,秦軍也不可能如歷史上一般將四十萬趙軍屠戮殆盡。 身在丹水西岸,趙括唯一能做的只是凝聚三十萬大軍的意志,堅決地給予秦軍狠狠一擊。至于最終的勝利,要看廉頗能否及時請來援軍,還要看大糧山的精銳出擊的時機…… 如同一場豪賭,丹水西岸的這三十萬大軍,連帶著趙括自己在內,都只是一張門票,甚至連籌碼都算不上。 好在,在趙括的一通“先抑后揚”的表演下,趙軍的將領們不說信心百倍,也至少重拾了部分的信心,而帶著這樣的心情投入戰(zhàn)斗,已是足夠。至于剩下的,鮮血會是最好的課堂。 見眾將無所異議,趙括隨即下令大軍再度行動開來。 巧合的是,趙軍中的騎兵部隊剛好就集中在北面,而步卒則多集中在南部,倒是少了很多的混亂。 可是,這樣的巧合在眾將眼中卻是上將軍早有預料的最佳佐證,當然這實際上也根本不是巧合。 不管怎樣,近三十萬趙軍很快在距離光狼城壁壘外十余里處緩緩掉頭,一部以騎兵為主,向著北路就猛的沖殺而去,主力則是后隊變前隊,朝著沿途的堡壘緩緩退去。 趙軍這一退,自然瞞不過秦軍的耳目。其他人都還好,只是光狼城主將司馬錯,直接懵在當場。 “老子熬了好幾個通宵,好不容易將防線調整到位,你倒是來攻上一攻,試上一試這壁壘的成色啊!萬一這里只是座空城呢!”司馬錯不住地在心中哀嚎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