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然而,趙軍的裨將面對如此大好的機會,卻如同癔癥了一般,竟然分出了五千余精卒,前往增援壁壘作戰。 看著正在分流的趙軍,秦軍的裨將心頭壓力頓時松了不少,甚至感動得都快哭了。 慌忙間,秦軍的裨將便帶著自己的親兵們,前往南面擋住趙軍的進攻,為其他部隊重鎮陣線贏得時間。秦軍將領,終究為他的輕視付出了代價,血的代價。 剛剛還是趙軍在堡壘之上以命換命,這會兒倒是換到了秦軍這邊的裨將和他的親兵精銳們以命相抵。世上事往往就是這樣的“妙不可言”。 當然了,戰場鐵一般的法則不僅適用在秦軍,也同樣適用在趙軍的身上。 因為突擊兵力的減少,五千精銳趙軍一時間竟然無法秦軍裨將組成的臨時戰線,而緊接著,越來越多的秦軍士卒將手中飯盆隨意一放,甚至來不及穿戴整齊自己的鎧甲便急匆匆拿著長劍戈矛,到南營之中集結抗敵。 當然,因為兵力不足、戰力危殆的緣故,秦軍依舊被趙軍幾乎壓著打。 而那邊的堡壘之下,秦軍的生力軍們聽到了后營的鳴金之聲,正在疑惑何以自己剛剛頂上來沒多久,眼見著就要破壘了,卻被召回。 只是嚴苛的軍紀還是令秦軍如同潮水一般退了下來。 回頭一望,趙軍一部已經在截殺著自己的歸路,而堡壘之中的趙軍也越發地興奮而瘋狂地黏上了秦軍,試圖將秦軍徹底留在壁壘之下。 只可惜,堡壘之中只有不到三千人了(戰損一千多),即便加上背擊的五千趙軍,總數也不過是八千人馬,而進攻著的秦軍卻足足有五千人。 兵法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顯然如此兵力,并不足以將秦軍困死在營寨之外,更何況,這只秦軍大多乃是剛剛換上的生力軍,若論戰力比之剛剛抵達的五千趙軍還要強上幾分,畢竟秦軍從來以步卒見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