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括者,何其短視也。」白起喃喃自語道,隨即又補充了一句道:「趙軍,何其幸運哉。」 短視,說的是趙括在戰局未明的情況下,便置兩國利益于不顧,自顧自地率殘存著的趙軍逃離戰場。 如此一來,幾乎是將勝利拱手送給了秦軍;秦軍甚至不需要做什么,稍稍阻擊一下,然后占領趙軍的營地,四方之秦營瞬間連成一塊,司馬錯所部再無被夾擊之憂,反而十數萬魏軍被自家重重圍困。 而一旦魏軍被殲滅,僅存的數萬趙軍又還能翻起怎樣的浪花呢? 自己稍稍整頓一番,往長平關、故關方向平推過去就是了。 更重要的是,趙軍如此對待魏軍,將魏軍的側背后方,徹底地讓給了秦軍,這讓他國怎么想,人家魏國可是來救援你的,你不僅不感激,反手就把人當替罪羊,試問這樣的情況下,還有誰愿意去援助這樣一個背信棄義、拿救援的盟軍當墊腳石的軍隊? 幸運,則說的是趙軍幸好有這樣的將軍,否則勢必全軍盡沒在了上黨這個囚籠之中。 但不管怎樣,趙軍想要逃,那是肯定的了。 你想逃,那就偏偏不讓你的計劃得逞。 「傳令前軍,試探進攻趙軍陣地。」盡管已經判斷出了趙軍的意圖,白起依舊沒有輕易出動全軍,而是貫徹著他一貫的謹慎小心。 見利而知止,光是這一點便足夠大多數的將領學一輩子的了。 試探的前軍的很快傳來捷報:趙軍陣地幾無反抗,皆是空陣。 得到前軍匯報的白起,不再猶豫,當即下令三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萬人隊,直插趙軍側后,尾隨而擊之;一路兩萬人破趙軍營地之后,迅速轉向南面,與司馬錯所部會合。 沒錯,白起仍舊將兵力的重心放在了魏軍一側。 倒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只是單純地魏軍那邊的兵力更多,戰果會更大而已。至于北逃的趙軍,前后兩萬大軍阻擊,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