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秦軍早已經盯上了韓軍。 除非韓軍能冒險選擇東面,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或許能夠逃過一劫,否則不論四國之軍如何選擇,秦軍誰也不會動,就只會奔著韓之國的軍隊而去。 當然了,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聯(lián)軍動作極其迅速,令秦軍目不暇接,根本無法掌握聯(lián)軍的行動。 只是,這到底有些一廂情愿了。 顯然,韓、楚、魏三國的將軍都不信秦軍會無用到如此的地步,于是這個最后的西面戰(zhàn)場就順順利利地到了趙軍的手中。 不過,廉頗對于這樣的安排,根本無所謂。 這就是來自大國的霸氣——就算是這萬余騎兵丟了又如何,根本傷不到根骨。 雖然戰(zhàn)略上,廉頗可以藐視敵人,但在戰(zhàn)略上,廉頗還是非常重視的。.z. 分配完了任務區(qū)域和次序之后,為了盡可能快速而徹底地燒毀糧食,四人小組隨即對行軍的路線以及交接的方式進行了細化。 因為目標的一致性,自然也沒有人在這個問題上搗亂,再加上這個計劃已經醞釀了足足三個月,各自在心中也早仔仔細細地思量過,如今相互一印證補充之下,一個還算詳實的計劃很快便出爐了。 當然,這其中依舊是廉頗將軍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 可以說,整個計劃就是在廉頗的計劃的基礎上修修補補的,而且,修補的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 敲定了計劃的幾位上將軍,隨即各回各家。 趁著白天的時間,很快魏軍便已經整備完畢。 仍舊在營外叫罵的秦軍雖然也看出了聯(lián)軍營地中似乎有著一些什么變化,可不待他們興奮多久呢,營內又再度恢復了往日的沉寂。 就仿佛,那絲變化從未發(fā)生過。 若是王龁在此,定要將此情況查個水落石出不可。 甚至換了任何一個老將都明白,戰(zhàn)場上任何一點漣漪都不會是偶然的,保不齊,這一絲絲的漣漪就是因為一塊巨石悄悄潛入了水底。 只可惜,三月的對峙,還是不可避免地令秦軍的戰(zhàn)士有所疲累。 眼看著聯(lián)軍營地又恢復了平靜,自然秦軍的校尉也就沒有把剛剛的一絲動靜放在心上,自然也更沒有向上報備。 他不知道的是,因為他的麻木,令秦軍錯失了一個極佳的反攻的機會。 試想一下,若是秦軍及時地上報了這個情況,以王龁之能雖然不一定能猜到聯(lián)軍的情況,但一定會下令斥候和黑冰臺不惜一切代價查明此事。 而聯(lián)軍出發(fā)在即,對內保密幾乎已經不太可能。 要不了兩天的時間,聯(lián)軍要燒糧的消息就能傳到王龁的耳中。 一旦秦軍提前得知,或以兵力圍住聯(lián)軍,使其不得出兵燒糧,或于燒糧途中伏擊大軍,進而尾隨敗軍而入大營,皆戰(zhàn)勝之機也。 兩天的時間,甚至不足令最先出發(fā)的魏國大軍完成東面的掃蕩。 如此一來,本該處于主動的聯(lián)軍瞬間陷入被動之中。 只可惜,戰(zhàn)場之上,從來沒有如果。 一切似乎都沒有任何的變化,無論秦軍、還是聯(lián)軍。 也就在這個平凡的夜里,聯(lián)軍大營悄然被打開,依舊是大量的糧車入內。 到了深夜,卸過了貨物的運糧隊悄然離開,只是與來時候相比,運糧隊的人數足足多了一倍不止,其中還有不少騎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