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出于牽制秦國的目的,趙國暫時還得繼續(xù)和魏國結(jié)盟,這兩萬多兵馬,廉頗也不準備放其離開,作為魏軍的種子,但這并不意味著,趙國會讓魏國好過。 想要糧食?可以啊,得付利息! 趙國接收了大量周王畿的流民,如今正是缺糧的時候呢。眼前就有一個冤大頭,廉頗又豈能輕易放過。 當即,廉頗便皺起了眉頭,開口便哭窮道:“信陵君當知,我軍撤離也是匆忙,軍資糧秣丟失大半,而上黨郡才接濟過周王畿之民眾,本就無有多少存糧。如今秦軍壓境,軹城已成危卵,些許存糧僅夠大軍數(shù)日而已,自給尚且不足,如何能......” “哎......”廉頗重重地嘆了口氣,很是為難地繼續(xù)說道:“若要分出糧食與君上,非是本將不愿,實是無能為力也。” 都是千年的狐貍,信陵君如何會聽不懂廉頗話里的話。 雖然廉頗一直強調(diào)著糧食少,但換言之,也可以這么理解:糧食少歸少,卻不是沒有。 僅僅是倉促之間,軹城之中就有大軍數(shù)日的糧草,更別說從上黨郡各地正源源不斷地調(diào)來的糧草了。 雖然或許依舊不算太多,但相比足夠支撐十余日的時間了。 這短短的十幾日的時間,對于軹城而言卻是已經(jīng)夠了,再多的糧食也沒有意義。 原因很簡單,十幾日,若是沒有守住,更多的糧食也只會給了秦軍,若是守住了,這 段時間也足夠趙國的朝堂派出援軍抵達軹城了,援軍都到了,糧草還會是問題嗎? 因此,從信陵君的角度來看,軹城中的糧食或許不是很充分,但借一些給自己的大軍,那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可偏偏,廉頗將軍話里話外就是一陣的推脫! 為何?還能為何? 信陵君很清楚:作為沙場老將的廉頗會不知道自己沒有糧草根本帶不回去這兩萬兵馬,甚至可以說,沒有糧草,自己寸步難行。 而自己的這兩萬敗軍,也根本不在廉頗的眼里——就算送給他,他也不一定要。 當然,這最后的種子,自己也是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帶回魏國的。廉頗也肯定是知道這一點,也愿意讓自己帶著兵力回到魏國的,不然也不會冒著站到趙軍將士對立面的風險給自己收拾出營地來。 這樣一來,廉頗卡著糧食這個必需品不放的意圖就很明顯了啊——不是要自己的兵,那還能要點什么呢? 糧食!更多的糧食! 廉頗的話語中特意提到周王畿的流民,不正是在暗示趙國的糧食不夠用嗎! 想明白了這點,信陵君也就知道了該怎么回復(fù)廉頗了,沒辦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明明是被敲詐了,卻還得自己給對方找個臺階。 信陵君隨即一副誠懇的表情,說道:“廉老將軍,我也知道軹城之要,糧草是最為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不過,上黨郡內(nèi)當還能湊出一些糧草,或可暫解 燃眉之急。請務(wù)必支援一些糧秣,哪怕只是數(shù)日之糧!” “這樣,待我歸國之后,立即親提十倍,不,百倍之糧草,感謝將軍和趙國的慷慨解囊。”信陵君隨即把心一橫,將價碼開到了天際。 瞅瞅信陵君這話說的,先是隱晦地提及缺糧的問題并不實際,也是告訴廉頗將軍,你的想法我已經(jīng)收到了。 既然雙方都已經(jīng)明了了對方的意圖,接下來就是談價格的問題了。 而信陵君呢,緊接著,姿態(tài)一下子就低到了谷底。先是哀求廉頗將軍務(wù)必給予糧秣,更是把給予糧食的下限拉到了最低,只要給口活路就行。 這樣的低姿態(tài),不僅僅是簡單的不要面子而已,反而是給廉頗遞上了一把軟刀子。 我魏國已經(jīng)姿態(tài)低到了這樣的地步,您要是還不答應(yīng),那就是不給我和我的魏軍活路啊。為了活路,我能低聲下氣地求你,自然,為了活路,我也可以做出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投降秦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