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的,沖刷。 重騎兵在前方?jīng)_陣,步兵在后方刷人頭。 失去陣線防御的秦軍在嚴整的趙軍軍陣面前,顯得是那么的渺小而微不足道。 幾 乎每時每刻都有上百的秦軍將士無聲無息地倒在了趙軍的長刀之下,而他們所能換到的,甚至連個位數(shù)的趙軍都不到。 眼見著趙軍幾乎是在屠殺著自己的同袍,終于,秦軍也意識到防守根本毫無意義。 只是,即便如此,他們依舊沒有選擇放下武器。 倒不僅僅是因為老秦人骨子里的那份血勇之氣,更重要的,他們心中清楚,他們多堅持一刻,那主力大軍便能多走一刻。多走一刻,被追擊上的可能也就少一分。 而只要大軍主力尚在,才有可能,為他們報仇雪恨。 也才可能為秦國和他們的親人帶去勝利的果實,不至于讓他們的犧牲白費。 于是,在這生命的最后一刻,秦軍的將士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沖向了趙軍。 趙軍的重甲騎兵終究有限,而且只要與趙軍的步卒沖殺到了一起,勢必就不用再擔心那重騎沖殺了。 這的確是對付重騎兵的很好的辦法。 只是,僅剩一萬多的秦軍,結(jié)陣自保尚且堅持不了太長的時間,更別說主動去沖殺數(shù)倍于己的趙軍陣線了。 這無疑是在找死。 這也確實是秦軍能拼掉最多趙軍的做法了。.b. 不出意外,面對秦軍幾乎亡命的打法,趙軍的損失還是上來了。 好在的是這戰(zhàn)場足夠的大,而趙軍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慢慢消磨掉僅剩的這股秦軍。 很快,趙軍也調(diào)動了起來,在運動中,利用兵力的優(yōu)勢不斷絞殺著秦軍的隊列。 終于,耗費了足足兩個時辰的時間,趙軍才在追擊歸來的騎兵的幫助下,算是將這股秦軍殘兵給絞殺完畢。 即便是如此,趙軍還是為此付出了近三千的傷亡。 秦軍之悍勇,可見一斑。 只可惜,秦軍再是悍勇,也都成了一地的尸首了。 終究這場戰(zhàn)斗還是以趙軍的勝利而告終。 而在這足足八日的鏖戰(zhàn)之中,趙軍卻也付出了兩萬多人馬的代價,至于秦軍,則是足足損失了三萬五千人馬。 應該說,這樣的損失,蒙驁真的已經(jīng)盡力了。即便是換了王龁前來,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誰能想到趙軍早就對自己重騎兵的出現(xiàn)有了成熟的預案; 誰又能想到,自己訓練兩年之久的重騎兵,在趙軍的重騎兵面前會是如此的脆弱。 若非蒙驁果斷地進行壯士斷腕,秦軍的損失絕不會只是區(qū)區(qū)三萬多人而已,不說全軍覆沒,至少也會有近半數(shù)的秦軍淹沒在其中。 更何況,作為對手的趙軍卻也是損失了兩萬多人,雖勝,也不過是慘勝、小勝而已。 好在的是,蒙驁雖然損失慘重,但好歹也還保留著一戰(zhàn)之力,同時也算是將趙軍的注意力徹徹底底地吸引到了自己的身邊。 怎么說呢? 從戰(zhàn)略上,蒙驁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任務了,只是從戰(zhàn)術(shù)上而言,蒙驁確實有些失算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