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太多人用這句話形容過白韻然,無論當(dāng)初在故鄉(xiāng),還是后來輾轉(zhuǎn)上京,容貌帶給她的贊美數(shù)不勝數(shù),隨之而來的窺伺調(diào)笑也叫她煩惱。一介女先兒出身,哪里有尊重可言……進戲班子的第一天,師父師姐就告誡她,沒到了萬劫不復(fù)的地步,切莫與人撕破臉皮。 水鄉(xiāng)小鎮(zhèn)都是熟面孔,女兒之間即便手帕之交,也避不開幾句吵架拌嘴,曾經(jīng)最令人艷羨的小姐忽然落魄,淪為下流,稍遇著心眼兒狹窄的,必然會捉住照面,嘲諷一番。 白韻然在老家的戲班子待了兩年七個月,有二十八個月是在掉眼淚的,后來她也看開了,再遇到找茬兒的,就笑臉相迎,樂呵呵上前,挽著對方手臂,親親熱熱姐妹相稱,對方但凡面皮不夠厚實,必然會啐著唾沫落荒而逃,生怕自己也遭人白眼。 直到進了京城,被姓玉的先生帶回了世歡樓,日子才算徹底清凈,錦衣玉食源源不斷供應(yīng),玉先生說,她要做的無非修身養(yǎng)性,再練好了那把嗓子,等有朝一日,他會引她見一位貴人。 猶記得豆蔻時,母親常常殷切教導(dǎo),女兒家貴在自重。只如今她知道,天下沒有白得的好處,若委身一人,可以換來后半生的太平,于她而言,也是沒有更相宜的選擇了。 母親不是她的親娘,妾室生下庶女,不過三年就體弱病逝。當(dāng)家主母的院子里生活優(yōu)渥,白韻然早就不記得生母的樣子,只有偶爾,在做錯了事兒,被嫡母打手板的時候,才會忍不住想,如果換成親娘,會不會舍得處罰自己。 罷了……嫡有嫡的規(guī)矩,庶有庶的活法,黃粱一夢終究要醒,家門凋零,嫡母與生母一般,早就紅顏枯骨,自己能茍活,還有什么不知足。 蒼梧凌氏皇朝,綿延更迭,生生不息,世代供奉著的朱雀祠堂上,神女無喜無悲,傲骨生香,諸方小國雖臣服,許多時候也少不了勾心斗角,覬覦著從邊邊角角的零碎中抽得些許好處。 啟仁帝已經(jīng)趨于年邁,仍不愿松開手中權(quán)柄。早在登基那年,他已經(jīng)立了嫡子為儲君,下頭幾位皇子要么年幼,要么好閑,均不是繼位的上佳人選,也著實不像懷揣著什么狼子野心。皇后素來被稱贊寬厚,對待宮中子女均視若己出,從沒有過一句重話,即便與之分庭抗禮的貴妃,明著也挑不出什么錯處。 于是就有了很多年里,上至滿朝文武,下至黎民百姓,都覺得一切會安安靜靜進展下去,早晚有一天,太子繼承大統(tǒng),順理成章,他的幾個兄弟或各自去往封地,或留居京中王府,新朝誕生不會伴隨半點波瀾。 然而,就如同種地的農(nóng)夫家中,兒子多了,也會爭奪那幾畝薄田,老皇帝自個兒是從血雨腥風(fēng)中得來龍椅,深知個中見不得人的東西太多,自是半點不能放松警惕。后宮往往是前朝的風(fēng)向標,貴妃常年盛寵不衰,皇后卻能按兵不動,仿佛只要中宮鳳位在手,什么新歡舊愛,她都不在乎。 市井皆知,皇后是陛下發(fā)妻,她的容貌一點也不出眾,在佳麗三千中難免顯得人老珠黃,可憑著結(jié)縭于微時,讓她從最開始就占了深厚遠遠甚于后來人的情分。早幾年里,太子已經(jīng)奉命接管鹽務(wù),待人處事不說十分老道,至少做滿了謙遜有禮,所行處無人不稱贊。一為鹽糧,一為兵工,朝堂上隱約傳出話來,陛下有意放手,讓太子接管一方軍務(wù),這不比尋常,儼然是有試探其才干之意了。 歷代凌皇最倚重、信任的,無外乎西北沈氏。 西北那片浩蕩天穹下,搭建著的是沈氏的營帳,祖祖輩輩鎮(zhèn)守疆土,所到之處戰(zhàn)火皆平息,只可惜始終難以改變,這兒的蒼山滋養(yǎng)不出更豐腴的沃土,到底不比東邊的天高海闊、南面的魚米飄香。印象中,總說水鄉(xiāng)人家不似西北民戶豪爽,可烏篷船下載著的千段葳蕤,叫哪個不流連忘返。 那是啟仁改元的頭幾年,趁著朝堂局勢未穩(wěn),南邊藩王試圖自立,附近幾伙山匪跟著想分杯羹,燒殺掠奪,無惡不作,左右官府也騰不出更多的人手來管束制衡,以至于接連二三年中,原本平靜祥和的臨水小鎮(zhèn)變得人心惶惶,船行仍然碌碌,卻再也聽不到菱歌唱響。 魚米之鄉(xiāng)也生產(chǎn)好綢緞,上一輩人記憶中最繁華的碼頭,主人家姓白,也經(jīng)營著鎮(zhèn)上最大的綢緞莊,宅院里住著兄弟姊妹,三代同堂,孩子們從小見慣珍珠瑪瑙,翡翠琳瑯。白家的男人是會納妾的,嫡庶兒女不斷降生,老人說,多子多福,他家行走商場,做事也算敞亮,有一份不錯的口碑,一時之間,提起那座水鄉(xiāng)小鎮(zhèn),最先想到的便是布商白氏。 大房嫡妻出身貧苦,能嫁進來,全因父親是白老家主早年落魄時,結(jié)識下的莫逆之交,大恩無以言謝,兩邊娘子恰有身孕,指腹為婚,好在十余年后,一雙小兒女還算情投意合,沒有落個牛不喝水強按頭。只是這位嫡娘子不擅生養(yǎng),過門近十年,膝下僅有一子,且體弱,并非繼承家業(yè)的好選。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眼看著妯娌們的孩子一個比一個活潑、聰明,大夫人知道丈夫心中也焦急,只是未加以責(zé)怪,讓自己面上難堪。三十而立將至,她曉得,是時候為夫君納妾,才不會遭人恥笑。 院里鶯鶯燕燕不少,正妻不愿夫君情誼旁落,索性從身邊伺候的丫鬟里挑出兩個,只求相貌端正,體格健壯,且知根知底,身契捏在自己手里,絕對翻不出什么花樣。 “我福薄,于子嗣上緣分淺,不能助你開枝散葉,白白讓二房、三房看了不少笑話。我知道,老爺心中在意,我也不好只顧自個兒……這兩個丫頭,都是我親自挑選的,老實,本分,還要勞煩夫君……辛苦些,叫咱們大房多添丁。” /57/57598/2378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