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錫帝在眾望所歸下,終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接到蕭普賢女的急信,群臣們紛紛涌進皇城。先在思先殿上,對著天錫帝的靈柩裝模作樣的哭一場,再抹干臉上好不容易擠出的淚水,聚集在睿德殿上,興奮地商議起大事來。 “皇城已在臣等掌握之中,請太后放心。”張琳首先說道,給蕭普賢女吃一顆定心丸。 “等太子來了,臣等在此殿擁立他即位,上尊號,定年號。但是最重要的是,給太后進尊號。臣等已經擬定,太后可稱奉天太后。” 李儼在一旁附和道。 “奉天太后,有何來意?”蕭普賢女興致盎然地問道。 她臉上的得意和興奮,藏都藏不住,根本不像一位剛失去丈夫的新喪人。 在場的絕大多數是漢臣,還有部分被拉攏的渤海、奚、契丹官員將領。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宋國官家的圣旨就是如此開頭。宋國官家能稱的,我大遼太后為何稱不得?且太祖皇后有尊號曰應天太后,太后于危難之際力挽狂瀾,安撫朝野,功勛不輸于應天太后,當然要援此例。” 李處溫替伯父解釋了一番。他的話讓蕭普賢女樂開了花。 “太后,這跟做生意一樣,價碼高一些,這樣才好討價還價。我們調門高一些,才好跟宋國官家談下好條件來。” 李處能自作聰明地補充了一句。 蕭普賢女一聽,原來是這樣。把尊號喊響亮些,降宋時才能賣得起價來。只是聽起來怎么這么別扭。 李儼狠狠地瞪了有些得意忘形的侄兒一眼。你這畫蛇添足,還不如不說呢! 他連忙轉移話題:“太后,進了尊號后,臣等以新帝年幼,請太后攝政,全權處分軍國事。” 蕭普賢女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那新帝之母,文妃蕭氏如何安置?” 張琳胸有成竹地說道:“新帝繼承的是天錫帝皇位,自然尊天錫帝妃后為太后。念及文妃為新帝生母,可進太妃尊號,另置一宮榮養就是。” 言語間,把新天子母子倆安排得明明白白。 “太后,臣遍讀史書,發現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為禮,紀綱也;何為分,君臣是也;何為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我們就要用這個禮制名分,再加上一個孝字,讓新帝和天下明白,軍國大事,還是盡操在太后之手比較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