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來是這樣? 難怪這里不施粥也不準進,還窩著這么多流民呢。 徐老頭當下拉著幾家的話事人商量了起來。 干活,他們在行啊! 只要能有吃的,賣些力氣算啥? 大家意見很統一,當下徐老頭便拍板,先在這里停下來,等明兒看看情況。 他們幾家加起來人多,路這邊的位置擺排不下,便只能到城門對面的樹林子里駐扎。 各家將茅草皮子都搭好安頓下來,到了傍晚,城門就開了,有不少今兒早上進去干活的流民被放了出來。 有很多流民散去找這些進去過的流民打聽情況,徐老頭便叫徐春河幾個帶著徐達駿也過去,說得上話就說,說不上就讓徐達駿四下聽聽看別人都說了些什么。 成千上萬的流民聚集著,整的這城外跟過年趕集似的,人在其中穿梭著,擠擠攘攘的,行動都快不起來。 差不多過了近三刻鐘,徐春河幾個才護著徐達駿一起回來。 幾人七嘴八舌的將自己打聽到的說給大家聽。 “是縣衙組織的,有修城墻的,也有修橋修路的,總之干一天活,傍晚下工就發糧食,一人能發著兩升粟米。” “每天都招人,早上去,傍晚下工,挑上啥做啥,每天都不一樣。” “活不重,咱們年輕力壯的,都能干!” “……” 徐達駿耳朵好使,聽到的消息更多,“聽說也干不了多久了,城里的活能干的都要干完了。” 眾人一聽,那明兒可得趕緊去才是,能干一天是一天。 鄭老頭嘆氣道:“干一天活兩升粟米,這力氣也太不值錢了。” 換做太平年,他們去鎮上打短工,一天掙的銀錢少說也能買著五升粟米。 “干活能換來糧食就不錯了,怕的是賣力氣也得不著糧食,那就真的只能餓死了。”周老頭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