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年前: “道既無涯,道法又可有窮盡?” 某一日,邱少鵠在記憶完今日憐墨讓他背誦的典籍時,忽然發問道。 在無忘島一年,每日除了照例的打掃、背書,也再無其他事情,算不上乏善可陳,但也沒有什么驚喜。 他所在的區域是“禁地”,自然也不會有什么弟子前來打擾。 而他也是直到來這里一年后,才知道這個刻滿了典籍的禁地,名為“谷盈亭。”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還有道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地既然以‘谷盈’為名,證明當初創立此處的人以此為道統根基,但現在又為何成了禁地?” 這個疑問,憐墨不曾回答。 “你是想問大道所包含的范圍嗎?” 而現在這個問題,憐墨卻愿意為他解答, “道統本就包羅萬象,無忘島被世人稱之為‘仙門正宗’,但充其量也不過是大道分支而已。求道之法,又豈止是飲霜辟谷、念經打坐,以其廣而觀之,世俗也莫不是求道之人。文人讀書寫字是道、武者煉骨強筋是道、醫師懸壺濟世是道、就連商人賺錢逐利也是道。” “若是如此,倘若我天天喝酒吃肉、休息睡覺,也能成大道了?”邱少鵠有些刁鉆地說。 憐墨看了他一眼,道:“昔日曾有一邋遢仙人,玩世不恭、游戲紅塵,確實像你說的一般不拘小節、最后也成就了大道。然而逍遙可以求道,卻不是好逸惡勞。” “歸根結底,對于權勢名利,下品者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自然終其一生也得道無望;中品者在誘惑與約束之間搖擺不定,戰戰兢兢如臨深淵,雖可窺道,然終難成氣候;上品者卻追逐而不占有、享受而不沉淪,那自然是有道之人。” “你會如此問我,歸根結底還是對此有些懷疑。但我可以告訴你,像世俗之中的皇帝,就算非有道之人,也必定有御道之能,畢竟能千萬黎民命運攥于一人手中,可又要比許多修行百年之人厲害多了。可惜,我也本就是世外之人,對于塵世之事,也算不上了解。” “單純以無忘島之法,又有多少求道手段?我所看的那些典籍,能分辨出來明顯區別,卻也不甚詳細。”邱少鵠又問。 “無忘島之修行,大抵分為四種:丹鼎、長生、奇門、游魂。而每一種,細分之下又有多種途徑,統歸為‘神道’。” “丹鼎之術以始氣為根基,分為內、外丹之法。內丹是以自身為鼎爐、以陰陽之氣結丹修行,金丹成,則大道可得。外丹之術則就是常說的煉丹法,在外界還有人以此發展出了火藥等殺伐之物。” “長生之術,是無忘島弟子修行最多的一個法門。以后天重返先天,返璞歸真,達到逍遙長生的目的。像是蒙塵,他所修行的就與我類似,但還是有所區別。我所求‘太明’之法,要旨在于太上忘情。而蒙塵的‘淵通’,所求的就是凝練本心。” “至于奇門之術,無忘島內修行者已經寥寥無幾,反而在世俗之中有許多。但世俗之人多以為玄機卜卦就是奇門的根本,難得大道,卻也不值一提。” “而游魂之術,則在早已在無忘島徹底絕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