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一峰的話讓他身邊所有人都詫異的扭頭看向了他,眼神中全是狐疑。 “兄弟,你哪年來的東山州。” 劉一峰猶豫了2秒,覺得還不是不要裝,說實話比較好,畢竟他對東山州很多約定俗成的東西完全不清楚:“今年。” “難怪。” 之前像看怪物一般看劉一峰的眾人都收回了目光。而那個拉住他的漢子估計是個自來熟話癆,直接開始向劉一峰科普起了因紐特人。 “他們才不是奴隸呢,他們是東山州的土著,但是他們的祖先也是我們華夏一族的。我聽海事局的大人說過,這些因紐特人是鮮卑人東遷部族的后裔。你還別說,他們長得和漠北的蠻夷還真的挺像的。” 鮮卑!? 劉一峰充滿了吐槽的欲望,腦中的疑惑也更多了。但還來不及問,那個漢子繼續說道: “當年發現東山州的時候,船隊有很多迷航的船支,他們在樕山更北邊的乾昧山登陸的,那里比這里還要苦寒。就在他們因為船支破損快要凍死餓死的時候,遇到了因紐特人。” 隨著這個漢子賣弄般的述說,劉一峰逐漸明白了在東山州北部,因紐特人的實際地位比民夫還要高,是不可能有因紐特人奴隸這一說的。 當初迷航船支上的人被因紐特人救了下來。不僅如此,開墾東山州的第一年,很多人都受不了東山州北部嚴寒的冬天,因紐特人無償提供了好多毛皮和食物幫他們渡過那段最艱苦的時期。 這件事后來還被本土的陛下和內閣知道了,陛下讓海事局去調查因紐特人,因為他們長的真的很像北方游牧民族。 海事局調查的結果是說他們應該是鮮卑后裔。 大明那時候已經有了二等國民政策了,主要是針對非漢人但對大明有功的少數民族的。像北庭都護府投靠大明的蒙古人,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女真人,在安南都護府的叢林中作戰的南方諸多民族。 他們第一代是二等國民,但第二代只要從小接受漢學,是能成為漢民的。 這條政策已經施行了30多年了,是很多非漢人一輩子努力的目標,比如金承佑,比如鰲拜。 聽這些漢子講解完因紐特人和東山州的故事后,劉一峰卻有種奇怪的感覺。他總覺得大明朝廷強行解釋因紐特人是鮮卑后裔,是在制造正統宣稱。 簡單的說,就是后世華夏人非常熟悉的4個字:自古以來。 鮮卑從漢朝開始就已經被融入了華夏的文化體系了,晉之后的南北朝更是入主中原,盛唐的民族大混血讓鮮卑徹底漢化,明朝甚至都沒有純種鮮卑人了。 “鮮卑”這個詞已經的只出現在史書和茶樓講書先生的口中了。 鮮卑已經徹底歸屬華夏,因紐特人是鮮卑后裔,那么因紐特人世世代代生存的東山州就能納入“自古以來”這個體系中了。 只需要兩三代人的經營,東山州就和西域一樣,即便再次丟掉,也會被漢人默認為是自己的地盤的,自然會想盡辦法拿回來。 不過劉一峰沒有把大明朝廷推高因紐特人地位的真實想法的猜想說出來,估計說出來這些一看就知道大字不認識一個的漢子也聽不懂。 他跟著眾人很快就走出了巷子,來到了一片空曠之地。這里已經站了很多人了,目測超過100,分別被幾個商人打扮的人分成兩批位列左右。 兩批人中間隔出來了20米左右的空檔,放著一張八仙桌,八仙桌兩邊各自坐著一批人。這些人一看就知道是商人,畢竟他們身上那華麗至極的皮草怎么看都是名貴之物。 劉一峰就是有些好奇這會的樕山城在夏末,差不多15度上下,穿那么厚的皮草,不熱嘛? 其實還是有點熱的,這些商人額頭的汗珠就是明證,但是他們寧愿熱也不選擇脫下皮草,因為這是他們能穿的最名貴的衣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