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鄭芝龍搖了搖頭,說道:“馮碩,船可不是馬。” 他知道馮碩的過去,解釋道:“船是有壽命的,你哪怕不用它,它泡在水里也會慢慢老化,所以很少有商行會讓船閑置著。他們造船或者買船的時候就算好了自己至少需要多少條船的。” 馮碩點點頭,表示聽明白了,又問到:“船貴不貴呀?我們能不能直接買一條小船,招募船員運送我們過去,等到了金山城再把船賣掉?” 這也是馬販子的典型思維,不過是行得通的,鄭芝龍就高看了馮碩一眼。 但他還是搖了搖頭,說道:“我不認為現在藟山城有閑置的船出售,重新造一艘半年起步,這還是中原船廠的速度,東山州船廠有沒有造船能力我們還不確定呢。” “再說了,一條能載50人單桅硬帆船,1000兩起步,這還沒算海員的費用和維護的費用,僅僅是造船的費用,想要造一條船并把我們送到東山州,我估計怎么也要接近3000兩了。” 馮碩不說話了,暗自咂舌。 劉一峰到是好奇的問到了南洋級和鄭和級的造價。 “南洋級造價8000兩一艘。”鄭芝龍回答到:“鄭和級我不清楚。” 李鴻基接過了話題:“鄭和級造價12000兩一艘,不算火炮的話。” 馮碩覺得自己的下巴好像脫臼了,劉一峰則是心中某些不自量力的想法瞬間消失了。 不得不說,他在樕山城做未來規劃的時候,是想過靠金礦賺到錢后,要組建個以鄭和級為主的私人艦隊的。但現在看來,這些這個時代全球頂尖的跨洋大船,果然還是只有國家機器才玩的起呀。 “不過……”李鴻基猶豫了下,還是說了出來:“造船是海事局,兵部和工部一起造的,這中間的利益方太多了。” 鄭芝龍和馮碩沒聽明白,他們畢竟和大明的官面的接觸太少,劉一峰卻是秒懂了。 他已經很清楚在這個大明,海事局是何等的龐然大物了,基本上可以把它和六部等同。大明的大型船支制造,3大部門同時負責,中間要疏通的利益,的確太多了。 說直白點,中間伸手的各層官員太多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