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主公,吾以為,奉孝之言,才是老成謀國之言?!? “曼成,文則不過將才,怎么能和妙才,子孝可獨當一面相比?” “妙才善攻,奔襲關中,足可抵擋張郃甲馬,子孝擅守,同臧霸會合,屯兵于泰山要沖,并州兵馬雖勇,也不可寸進?!? “此兩人領兵,最是適合!” 從當年東郡開始,于禁,樂進和李典,就給方廣添堵,到了今日,大司農一脈,已然完全和這三人決裂。 聽到帳中黃巾小子,公然宣稱兩人沒有將才,于禁和李典的面龐漲的通紅,一句話也辯駁不出來。 無他,說話的大司農,可是驅呂布,滅張飛,敗臧洪的猛男,曹軍中仔細算起來,方廣的軍功,其實才是最大的。 其余不論,現在曹操身邊最得用的兩個虎賁將軍,都是方大同引薦的。 大司農真是根子硬,小弟多,兩個人加起來,也搬不動方廣一條腿的。 于禁,李典自己不敢吭聲,帳中,荀彧卻是眼睛瞇縫起來。 他覺得,今日還是要頂一頂方廣,否則,以后這曹操面前說話,成了方廣的一言堂,其他世家高門,還怎么看自己,還怎么,支持自己? “主公,曹仁將軍領兵去徐州,吾沒有異議?!? “妙才乃是大將,部曲都是百戰之士,自然該坐鎮中軍的,妙才去關中了,主公身邊就要少將近兩萬精銳?!? “本來角力,袁紹就稍強,吾軍勝在士氣高昂,在分出妙才,只怕,中路未必能夠安泰啊?!? 荀彧的話也很有道理,讓準了兩字,已然在口中的曹操,一下子猶豫起來。 方廣眸子一亮,他方才,等的就是這句話,聽見荀彧說完,立刻無縫銜接了上去。 “主公,文若之言有理,西去關中,取得是妙才的將才,不是他的部曲?!? “吾看,妙才麾下精兵,還是在主公身邊,以壯中軍,妙才引別軍西去關中,才是最好?!? “別軍?大同之意是?” 荀彧聽到方廣回答,忽然心中閃過一絲不好預感,兩日前,從許昌趕來的一支雜兵,閃過他的心頭。 “當年洛陽,力敵主公不敗的徐晃,徐公明,現在吾麾下掛校尉職,此人是難得的將才,可堪一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