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試驗田的田土,用的是曲轅犁深耕,用的是城中化肥工坊的上好肥料,更有倉亭學塾,地字一脈的學子,在孟公威的帶領之下,每日用竹紙,記錄植株的生長情況。 哪塊田土,每日何時發芽,芽高多少,幾葉出芽,都有學子細心記錄。 黃河邊試驗田的規格, 和后世九州的農科院重點項目,幾無二致了。 這日正午時分,兩個方廣,年歲相仿,帶著一群學子,在田埂之上,耐心的觀察著植株的情況。 這一塊田,化肥,灌溉條件不同,發芽不過十日,芽苗的壯健程度,也有了很大的區別! 方廣知道,這篩選糧種,沒有什么捷徑,就是雜交,挑選,雜交,在挑選。 東郡郡守,這幾十日,萬事不管,只管把芽苗的數據,填在自己所做的表格之中。 方廣身后,滿倉廬學塾第一屆的學子,對郡守只有尊崇兩字,接觸的鬼谷一脈學識越多,這些農家的孩子,越能感覺得到,郡守撰寫的教材,隨便只言片語,幾乎都蘊藏著天地間的至理。 方廣身邊方廣,自然是曹老板的大公子曹昂了,他自幼沒有母親,由現在曹操的原配夫人帶大,雖然身份尊貴,卻沒有一般世家子弟的驕奢之氣。 同河北兵馬一戰,曹昂對方廣的兵略,武備就很是佩服了,得了父親的書信,大公子是下了決心,在東郡郡守身邊,好好學點本事的。 他沒想到,從河北兵過河的那一日起,郡守在沒去過校場,軍營,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在了植株之中。 要不是知道大同先生一腔赤子之心,曹昂都要懷疑,這方廣是故意藏著掖著本事,不給自己看到了。 今日也是如此,曹昂百無聊賴,看著身后東郡學子,滿臉尊崇,方廣細心無比的填寫蚯蚓一般的文字,大少爺,還是忍不住發問了。 “大同,你是文武全才,我看史書,方才大勝,不是該整頓兵馬,南下陪同父親攻略兗州了?” “大同怎么成了農夫樵夫一流?我知道先賢有耕讀之說,不過先生,卻是只耕不讀啊!” wap. /107/107133/28127432.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