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柳盼兒點頭,“好,糧種比普通的糧食貴兩文錢一斤,都是經過挑選,顆粒飽滿,八文錢一斤,一畝地需要七八斤的糧種。一千斤的良種,就要八兩銀子。” “那就買一千斤。”李村長回答,“大山,剛才我看你跟一個黑臉老頭聊得很開心,說了什么啊?” 李大山回答:“那個老頭一看就是種地的,還是當地的,我就夸他一定是個種莊稼的老把式。雖然他說的,我不能完全聽懂,我說的他也未必能聽懂,但大概意思比劃著,就明白了。再加上我曾經給南方的農戶干活,知道水稻怎么種植。” “大山厲害,今天咱們的水稻種植,就靠你了。”李村長稱贊,見天色已晚,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天剛亮,他們就開始起床,吃飯,分頭行事。 柳盼兒并沒有急著上前買種子,仔細觀察兩家,看到有一家排隊的人很多,就帶著李大寶過去排隊。 李大寶看了看不遠處的另一家糧店人少,小聲問:“娘,明明那里人少,很快就能買到種子,咱們為何還要在這里排隊呢?” 柳盼兒壓低聲音,小聲在李大寶的耳邊解釋,“咱們人生地不熟的,并不知道這兩家店鋪的底細,但當地人知道兩家店的好壞。買的人多,東西準沒錯。” 李大寶恍然大悟,明白過來。 前面的一個買糧種的婦人,隱約聽明白了柳盼兒和李大寶的談話,也湊過來壓低聲音說:“那家的老板換了,里面有癟殼,我男人在他家買了一些,泡了種子之后,浮上來很多空殼子。家里種子不夠,還得買。” 柳盼兒聽明白了,感謝:“謝謝大嫂。” “外地來的?”那個婦人看著柳盼兒面黃肌瘦,但衣服穿得還不錯,沒有補丁,看不出來是逃荒的流民。 wap. /105/105427/27369599.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