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先算,我沒忘。”李村長點頭,“大人分到一人一畝八分地,小孩九分地,分完所有人的地之后,還剩下七畝地。這些地有大用途,就不分了。 這七畝地收上來的糧食,用來蓋學堂,給孩子買筆墨紙硯,讓孩子跟著元青家的學習識字算術。畢竟元青家的不收錢教孩子,但總不能讓人家還出筆墨紙硯的錢吧。” “村長,我們家現在沒小孩子,豈不是很吃虧?”特別小氣的李四嬸連忙說,她兒子還沒成親,現在剛安頓下來,想要說親,還得等兩三年,孫子更是沒影。 李村長沒好氣反駁,頗為氣惱,“你兒子現在沒孩子,難道你兒子以后就不生孩子了?如果你兒子以后成親生子,那孩子要不要進去讀書? 如果你現在說不去,好,當著大家伙的面,咱們寫下來字據,別到時候哭著喊著,要來上學,對其他人家不公平。” 李四嬸被李村長說得面紅耳赤,頓時縮了縮腦袋,不說話了。 原本覺得沒有適齡孩子上學堂的人家吃虧,可大家很快明白過來,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后沒有。 新的李家村,周圍都是荒山荒地,到縣城八十多里,到最近的鎮子上,四十多里地。村里的私塾,可能是孩子讀書識字的唯一途徑。 再者,已經分到很多田地了,也不在乎那一點點。 李大埂連忙說:“村長,七畝地又不多,我同意,辦個族學,學識字和算術,就挺好。” 李大山也點了點頭,“睜眼瞎就不行,我去縣城,不認識招牌,元青家的識字,去哪都能看明白。還是識字好,我贊成。” 大家紛紛贊成,算是定下來了。 另外,李村長還跟大家約定,這七畝地的田,由在學堂讀書的孩子家人一起管理。等族學田多了,再專門找人打理。 柳盼兒很快算好,在木板上寫好每家得到的田數,然后李村長帶著村里的幾個比較有威望的人,開始量地。 柳盼兒和劉氏決定兩家的田量在一起,以后好打理。 柳盼兒、李大寶、李蓉,劉氏和她兩個女兒,一人一畝八,十畝六分地;李楠和李小寶兩個小孩,一畝八分地。 總共加起來,十二畝六分地。 柳盼兒和劉氏都是女子,而且下面都是孩子,故而李村長把她們的田分在靠下面的梯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