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元青有了牽掛,或許就會更加愛護自己,活著回來。 隨著李元青的離開,托贊大人壓力并不減小。 終于在元宵節前后,收到國主的回復。 大周的條件動搖西云國的國本,堅決不能答應這樣的條件,但要一直跟大周談判,拖延時間。同時敦促托贊,在京城四處煽風點火,威逼利誘,擾亂視聽。 西云國的國主可能被大周以前慣得狂妄自大,即使親兒子被抓起來做俘虜,也不答應。不僅如此,又派了十五萬大軍前來攻打西北城。 大軍壓境,借此給大周朝臣壓力。 李元青和趙大將軍,早就做好準備,并且通過安插在西云國的細作得到消息。幾次設伏,攻打這十幾萬大軍。 因為西云國的大軍,擔心被大周各個擊破,所以不分兵,只能整體行軍。雖然保持了戰斗力,但因為人多,頗為臃腫,隊伍前后太長,不好調度。 李元青跟趙大將軍商量,然后兵分四路,進行伏擊,打亂了西云國大軍的行軍速度。 大周將士并不戀戰,打完了,用火油放火,然后就撤。 幾次三番,敵疲我擾,敵進我退,李元青用兵靈活,成效很好。 西云國大軍又死傷幾萬,受傷更多,剩下的戰斗力不足十萬。 最后一次伏擊,距離西北城不足三十里的地方。放在最后面的糧草,被李元青命人燒了。 趙大將軍不停收到捷報,站在沙盤之上,感慨不已。 當真是英雄出少年。 這個沙盤是李元青制作的,可見李元青對城外,甚至對西云國的一些地形地圖了如指掌,所以才能設下一個個簡單有效的伏擊。 “趙大將軍,開城門,我們乘勝追擊。”邊上的一個將軍請戰。 “在西云國大軍后方,還有我大周兩萬大軍,咱們開城門迎戰,跟西云國的大軍,決一死戰。”另一個人也沉聲說道,不能讓李元青把功勞全部占了。 趙大將軍看向請戰的幾個人,面色陰沉,“開城門,難道不是把西云國的人放進來嗎?這些人沒有退路,就只能拼死反抗。你死了死不足惜,可是丟了西北城,你我腦袋,和城中的數十萬百姓就遭殃了。西北城總共只有六萬大軍,能夠防守住西北城,就是勝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