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李元青,趙大將軍和顧邵,還有袁大人,整頓軍政要務的同時,足足三萬外地的士兵,紛紛回鄉。 南河府地處平原,有黃河經過,土地肥沃。歷史上,曾經很多王朝在這里建都。 現在雖然不是京都,但因為人口眾多,土地肥沃諸城。 只是大周建國百年之后,人口增加,南河府增長更多。 吳三壯就是南河府下面的吳家村的一個壯漢子,因為家里的兄弟多,足足七個兄弟,兩個姐姐。 吃不飽飯,朝廷征兵有錢有糧食,吳三壯收拾包裹,自愿去打仗。 相比較餓死,還不如戰死,至少還有撫恤金,能讓父母日子好過一些。 他在桑城當兵,每個月五百文錢,被上面的頭,扣掉一百文,還有四百文。 吃穿二百文,還能攢下來二百文。 后來李大將軍到了之后,查抄克扣軍餉,從那之后,就能拿到五百文錢的餉銀。 因為訓練刻苦,被獎勵了幾次,每次一百文到二兩銀子不等,他又攢了不少銀子。 后來打仗,吳三壯是第一個沖進北云城的,而且還砍了十個北戎士兵。 總共得到了六十兩銀子的賞錢,還有兩百畝地,另外他還升官了,現在是個百夫長。 此番回來,他想接家人過去安家,不在這邊擠了。 一家十幾口人,只有五畝地。雖然大周賦稅兩成,但也不夠家里吃的。 如果不是德瑞夫人推廣的紅薯傳到他們這里,他們家估計得餓死人。 即使這樣,吳家的男丁清閑的時候,還要去打零工,補貼家用。 畢竟兄弟七個,除了吳三壯跑去當兵了,其他人沒膽子,只有上面的兩個兄長娶媳婦了,下面吳四壯到吳七壯都成人了,但因為家里窮,都沒娶上媳婦呢。 吳大壯騎著馬,歸心似箭。 終于回到了家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