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勢,向著沈漁傾斜而去。 對了,天子呢,他怎么應對? 天子當然積極應對,各種諾言許諾出去,可是……私人旨意就不說了,正式的圣旨,很難通過,太傅、太師、宰相、六部尚書等,都在各種拖延,表示再議等等,就連本應該和他站在一起的皇室,也偏向了沈漁。 時間一晃半個月過去了,京城的大家,意見達成了一致。 也就是這時,不久后,一則謠言,改變了一切。 有太監從宮中出來,痛苦流淚,說陛下瘋了。 他他他,他竟然把紅薯烤了吃了! 嗯,聽到了這個消息的人,突然想起了沈漁說的,肉熟了,可以吃了的那句話,一瞬間宛如冰水澆頭。 熟了,真的熟了,無論這件事是真是假,但是大家都愿意相信這個謠言。 該換天子了。 一個不被昊天上帝接受的人,一個敢把珍貴種子煮熟了吃的人,他又有什么能力,繼續當天子呢? 三日后,大內傳來消息,天子被謠言氣的怒火上涌,中風不起,不久后,太子沈漁,啊不,太子李益在群臣的簇擁下,進入了皇宮,為陛下徹夜守護,隨后,在楊后等人的見證下,天子雖然病重不能起身,但依舊下詔太子,傳位太子(史書記載)。 隨后,沈漁登基為皇,謝玉華為皇后。 大乾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 八個月后。 天授元年的十月。 當今太子李玉登基之后……原本太子名為李益,但是他登基之后,把自己的字改名為玉,來紀念當年救了他一命的書生沈玉。 當年的太子,上臺之后,勵精圖治,贏得了朝野的一致好評。 天子很守諾言,說什么,就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他能平衡上下的關系。 大乾實際上并不缺錢,也不缺糧,世家貴族的糧倉錢庫里面堆積如山,沈漁上臺之后,那些世家貴族,主動拿出了錢財、資源,來贏得天子的歡心,贏得民間的好感。 誰不想吃到天子畫出的大餅,誰也不想成為那只被殺的雞。 而民間,一些蠢蠢欲動的勢力,一些忍無可忍的人,看到了希望,于是繼續的等候下去。 市面上比以前繁榮了許多,許多人談論著這兩天的大事。 前天是收獲之日,從昊天上帝那里得到的紅薯,到了第二次豐收的時節了。 當日紅薯被分成了五份,各家都細心同時按照播種手冊上的方式進行了播種,每日都有人照料,過了四個月,大獲豐收,畝產都在4000斤左右。 紅薯收獲之時,不僅僅是京城百姓,包括各州的使者、代表甚至域外的小國們,都在圍觀。 一個個壯實豐碩的紅薯被從地里挖出來,然后稱重。 畝產4000斤。 很好,非常好,當時圍觀的民眾,都是高興到了極點。雖然沒有達到書中說的6000斤的產量,但是呢,這個有什么? 這種產量,在一畝地不過二三百斤產量的時候,還有什么不滿足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