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辰時。李瑞允面南背北立于金鑾殿之上,白羽道士、丁進之、何禹廷、李之山、羅鳳娓、孫孝文、李云汀等人侍立兩旁。 下面兵甲林立、刀槍刺眼,肅殺緊張的氣氛籠罩著殿堂的每一處角落。 文武百官此時已被“請”到了大殿前。 眾人皆神色萎靡,低頭不語;更有甚者,面色鐵青,兩股戰(zhàn)戰(zhàn)。偌大的金鑾殿前雖然人頭濟濟,卻是鴉雀無聲,靜得幾乎連每個人的心臟跳動聲都清晰可聞。 雖然是秋日的早晨,外面卻天昏地暗,死氣沉沉,仿佛一個極度抑郁的人。天空剛剛的灰白顏色漸漸幽沉下來,被濃重的晦澀所取代。肆虐的風四處流竄著,幸災樂禍地瞅著面前狼狽凄惶的人們。 李瑞允鷹隼般的眼睛環(huán)視著四周,然后目光一轉(zhuǎn),朗聲道:“諸位,認得在下么?在下李瑞允,如今忝任天梟組織的幫主。在下生性淡泊,原想安安穩(wěn)穩(wěn)帶著自己的弟兄們在山野之中平平淡淡窮此一生,孰料當今世道不允許啊! “朝政腐敗,皇帝昏聵,偏聽偏信,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非但如此,朝廷還多次派兵圍剿我天梟,李某一忍再忍,最后忍無可忍,只好奮起抗爭,以圖自保。 “事情發(fā)展到今天這一步,也實是無可奈何之事。不過話說回來,李某這樣做,也是為了整個大宋江山社稷著想啊!趙煜昏庸無能,忠奸不分,他根本不配做大宋國君!人說‘有德者居之’,李某如今廢除了他,只是想為大宋找一個賢德睿智的明君啊! “望諸位能夠體察李某一片為國為民的至誠之心;而且李某向諸位承諾:只要大家能夠支持李某人的舉措,李某便可保他官居原職,仍然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反之,若是不適時務、一意孤行,那就休怪李某人對之不恭了。 “俗話說:‘良鳥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識時務者為俊杰——大家都是聰明人,想必能夠理解李某人的一片良苦用心,想必也不會反對李某人的所作所為了,是不是啊?” 不愧是胸有丘壑、傲視天下的一代梟雄,一番長篇大論,雖然言語滔滔,卻邏輯清晰,有條不紊;且極具威懾力,感染力極強。 給人的感覺便是,他說的每一個字你必須留神去聽,他說的每句話你也必須照著去做,絕不允許有半點的置疑或是悖逆。 尤其說到最后“是不是”幾個字時,他連著重復了幾遍,似乎在征求下面在站眾人的意見。 他連問數(shù)聲,殿下皆無人應答。 李瑞允眼眸清冷,宛如深夜的梟鳥,殘忍狠戾卻又盛氣凌人,“既然諸位沒有異議,這里有一份協(xié)議,請諸位依次上來簽上大名罷,以此作為支持李某的憑證——請問誰先來?” 氛圍越來越沉重,宛如狂風暴雨來臨的前奏。一番壓抑的沉默之后,百官之中終于有人控制不住滔天怒火,電閃雷鳴地發(fā)怒了。 “李瑞允,你這犯上作亂、謀權(quán)篡位的亂臣賊子!你勾結(jié)朝中佞臣,謀害太子于先,陷害呂大人于后;如今又誅殺馮總管、逼死鐘皇后,囚禁皇上與太后,你的罪行罄竹難書、人神共怒!此時你居然還恬不知恥地說出這些冠冕堂皇的話來,難道世上還有比你更無恥的人嗎?” ——看來這大宋朝廷果然是忠臣無數(shù),到哪兒都有不怕死的人啊!以前有凌云;現(xiàn)在有馮朝英、鐘皇后、韋太后他們,如今是不是又要再加一個了?…… 李瑞允怒道:“是誰在胡言亂語,帶過來!” 須臾,那人已被侍衛(wèi)推推搡搡押到殿前,視之,正是晉陵王爺趙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