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是現在,拋開別的不說,光是這份藝術家的氣質,跟‘先生’兩字非常搭,簡直絕配。 “臥槽!先生!” “李先生,你好!” “帥炸啦!哈哈哈!” 李昱還沒唱,光這份氣質,就折服了眾人。 當他一開口,現場更炸裂: “i'm tired of being what you want me to be,feeling so faithless lost under the surface。” “……” 歌詞大意可以概括為:對愛情的迷茫。 這是共識,所有人聽到這首歌的第一反應。 認為寫的是愛情,對愛情迷茫,不知所措。 誤以為,寫這首歌的人在追求愛情。 可是歌名,卻又是另外一個意思。 numb翻譯為麻木的,失去知覺的。 不是對愛情麻木,更不是對愛情失去知覺。 是生活。 是生活的無助。 是生活的壓抑。 它表達的是一個更為廣闊的主題。 就像歌詞里的一句:“and every second i waste is more than i can take”,我經不起任何一秒的浪費,人生需要變得更有意義。 便可以看得出,這首歌并不完全著眼于愛情。 愛情,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不過,對目前的觀眾們來說,只是聽旋律。 聽旋律的激蕩,聽旋律的震撼。 此時,李昱的歌聲在加快,旋律在逐漸上揚。 直到這一句:“every step i take is another mistake to you。” 其后再接一句說唱之后,貝斯、鼓點一起進入,李昱的聲音陡然拔高,現場的砰砰兩聲沖天而起的煙花,瞬間點燃全場。 “i've become so numb,i can't feel you there!” “i've become so tired,so much more aware!” “i've becoming this,all i want to do!” “is be more like me and be less like you!” “……” 在中文里,排比句本來就有很強烈的情緒渲染。 同理,英文里面也是如此。 更何況,李昱以搖滾的爆發式唱法,把這三句連續唱下來,配以現場爆炸的舞臺效果,沒有人不嗨起來。 那一刻。 現場的尖叫。 現場的歡呼。 現場的吶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