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見的多了,會想明白很多事情。”風(fēng)輕云淡的一句話,引得肖鴻康微微蹙眉沉思,肖鴻平哈哈大笑。 “小妹,你這說了跟沒說一樣。” 明婳眉目清淡,挑眉道:“二哥也該認真沉淀下來了,二哥,你快十一歲了。” “十一歲的我還是個孩子,有爹娘,有哥哥妹妹,挺好挺好。”總之就是不想去鉆營。 明婳無法,放棄勸說;肖鴻康醒過神來,淡淡笑道:“咱們家妹妹說的話不無道理,二弟,你總不能一心讓我承擔(dān)起整個家吧?” 承擔(dān)起整個家可不是說說而已,要是有個人能為他分擔(dān),自然是好的。 肖鴻平趕忙擺手,“我就不是這塊料,大哥小妹,你們別說了;我已經(jīng)想好要做什么了,等我考上秀才,我就出去游學(xué),象小妹那樣寫話本。見識過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想來那時候我的眼界已經(jīng)得到開闊,寫出來的話本一定不差。” “想法很美好。”往往現(xiàn)實是骨感的。 跟兩個哥哥說了一會兒,送走人前提醒大哥明日早起;帶上行李一起去行止書院。 人走后,明婳回到臥房,喊來肖梅,“肖梅,去跟你爹說,打聽一下市井什么地方最繁茂,什么地方適合學(xué)習(xí)方言;明日帶我爹和二哥去學(xué),日后天天去,直至學(xué)會為止。” 突然之間明悟。 肖家人享受著她創(chuàng)造的財富,塊成一種習(xí)慣了;導(dǎo)致老太太將她的收入視作家中所有,一切都該是家里的,她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私產(chǎn)。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她從五歲出頭開始寫話本,為家里賺錢的方式太簡單了;他們沒有看到其中的辛苦,在鄉(xiāng)下過的恰意,又有二房竄說,才會有今日的局面。 她成熟的太早,會賺錢的太早,已經(jīng)被老太太看作能賺錢的人,或者是機器。.. 有了錢就該接濟二房,就該拉拔二房;思維方向就錯了。 可那時為了讀書,她不得不提前開始賺錢,讓家里人看到她的價值;認為她去讀書是對的,就該讓她去讀書。三年下來,老爺子和爹娘還好,老太太是真的把她當成了賺錢的主勞動力。 對姑娘家,對已經(jīng)嫁人的女人來說;最殘忍的事情是什么? 是擔(dān)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dān),是處處說她懂事;懂事是對女子最殘忍的認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