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22章 郭崇韜之死1貴人孟知祥-《五代十國往事》

    【郭崇韜之死1】

    蜀地基于其獨特的地理因素而有個魔咒,凡入蜀、伐蜀之人,要么飛黃騰達、要么萬劫不復。

    入蜀而發跡者,如劉邦、劉備,伐蜀而亡者,如鄧艾、鐘會。

    從后唐起兵伐蜀的那一刻起,就不斷有人借古諷今,把李存勖比作司馬昭,把王宗衍比作劉禪,而把李繼岌、郭崇韜比作鄧艾、鐘會。《十國春秋》評論說李存勖遠比不上司馬昭,而李繼岌、郭崇韜也比不上鄧艾、鐘會,然而王宗衍更比不上劉禪,所以后唐滅前蜀是低配版司馬昭滅蜀漢。

    郭崇韜的文韜武略雖然不及鄧艾、鐘會,但他仍然沒有逃過伐蜀魔咒,大散關、鹿頭關、劍門關關關都是鬼門關。

    前文說過,當李存勖為伐蜀擇帥時,內心是十分糾結的。派能力欠佳者如段凝之輩,恐不能勝任;而足以勝任者,唯有一文一武,文推郭崇韜,武論李嗣源。反復斟酌之下,李存勖更加中意于文官郭崇韜。

    御前會議上,李存勖先確定了皇太子李繼岌擔任統帥,然后委派郭崇韜為副手,幫助太子爺建功立業。這是表面文章,表面上看是郭崇韜輔佐李繼岌,實際上,李存勖內心深處的委任順序是先則郭崇韜掛帥,再選李繼岌充作監軍。

    而按照唐朝舊制,天下兵馬大元帥通常是由皇太子擔任,而功臣只能做副手,宣布委任狀的順序也是先元帥、再副手;再者,如果先確定郭崇韜掛帥,再任命皇太子搭伴兒,就會讓皇帝的猜疑太過明顯。

    綜合考慮之下,李存勖只能巧妙地調換了一下委任順序,先李繼岌,再郭崇韜,借以打消郭崇韜的顧慮,構建和諧的君臣關系。

    多用幾行字來解釋,就是要強調李存勖對待郭崇韜的態度,或者說是對郭崇韜的信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牢靠。李存勖其實是不太信任郭崇韜的,之所以還讓他入蜀,只是因為太不信任李嗣源,不太信任和太不信任之間的無奈選擇而已。

    這也是郭崇韜悲慘下場的伏筆。伐蜀也罷,平叛御外也罷,凡領兵在外而又遭主公猜忌者,必死無疑。

    除了主公的猜忌,郭崇韜的悲慘結局也是他自己憑實力爭取的。

    人們常會因慣性思維而把郭崇韜視為張承業的繼承者,的確,他們有著很多共同的優點,比如勸諫李存勖,忠于河東集團。但郭崇韜身上的缺點也不少,以至于樹敵太多,一旦離開中央,遠赴巴蜀,李存勖耳邊就會充斥著各種讒言陷害,進一步加劇了李存勖的猜忌,并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在亂世中,要想安身立命,唯有兩條路:有、無。

    有,即積極入世,追求權力、追逐利益,蘊含龐大的能量,震懾一切敢與爭鋒者;無,則消極出世,淡泊名利,明哲保身,與世無爭。

    兩條截然相反的路,卻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前者無人敢動,后者無人愿動。

    古往今來,凡是選擇第一條道路的,都不會走得太遠,即便他之前一路順風順水。比如朱溫。因為他們手中的權力既令人畏懼,又令人覬覦。

    而后者看似柔弱,卻因此得以長久。關于有和無的爭論,老子已經用了一本《道德經》來詳細闡述。

    郭崇韜與蕓蕓眾生的選擇并無太大區別,他也選擇了走第一條路。

    郭崇韜最初為李克修帳下文職人員,李克修坐鎮潞州時,郭崇韜就以干練、廉潔而著稱;李克修死后,李克用任命他當初級禮賓官(典謁),負責迎來送往之事,臨事機警,應對可觀;李存勖襲位后,非常器重他,屢屢提拔,開始接近核心權力圈。

    本站熱門小說推薦

    

    

    /74/74669/22833425.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鲜城| 寻甸| 麦盖提县| 梧州市| 锡林浩特市| 潜山县| 黄骅市| 兴和县| 莆田市| 溧阳市| 嘉祥县| 凤冈县| 滦南县| 兴山县| 邵武市| 老河口市| 六枝特区| 化州市| 邵阳市| 平湖市| 民乐县| 平泉县| 广西| 石阡县| 青州市| 永福县| 永年县| 辰溪县| 蒙城县| 乡城县| 威海市| 晋城| 合阳县| 南阳市| 清流县| 横山县| 河南省| 新建县| 西盟|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