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伏湶心中想著以后如何講解《三國演義》,腿上也沒有閑著,繼續在楚州城內閑逛。 韓齊、步臨湘、陳堂邑三人,雖然心心念念伏湶所要講的三國故事,但現下伏湶只想游逛楚州城,他們又不敢強行要伏湶講故事,只能乖乖的跟在伏湶的后面,繼續逛著楚州城。 一路走著,城內連續有不少官兵把守的屋子,吸引著伏湶等人的注意。 眾人都是楚州本地人,心里也都清楚,那些屋子都是大宋通過漕運,轉存物資的倉庫。 大宋朝沿襲的是唐朝分段轉運的體制,在運河沿岸的真州、揚州、楚州、泗州,大宋朝建設了許多倉庫,存貯了從南方運來的漕糧,還有銅錢、絲織品、雜物、武器裝備等,然后按照計劃,通過汴河,運往汴京開封城。 那些看守倉庫的兵卒,都是楚州所屬的淮南東路的轉運使的兵卒。 他們不受楚州官府控制,否則,他們現在早就被急于查找殺害楚州巡檢司官兵兇手的楚州官府,派出去查找真兇去了。 為了防止各地基層官府,看守漕運倉庫時監守自盜,大宋朝規定由各地可以掌兵的轉運使,直接派遣兵卒,看管倉庫,徹底斷了大宋朝不能完全掌控的基層官吏的心思。 而各地轉運使,在大宋體制里,都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以宋朝不能讓文臣武將掌兵太多時間的慣例,他們也在任上時間,也不會太久,這也有效的防止他們控制手下兵卒,監守自盜。 靠著這環環相扣的有效控制手段,大宋朝基本不用擔心漕運上重要的物資,會在內部出現問題。 行至打銅巷時,伏湶看到有一高大宅邸,上書“沈宅”,不由得一股記憶涌上心頭。 那是伏湶少時來這處“沈宅”里面,上私塾的記憶,而這處“沈宅”,便是沈密的家。 宋代的大家族,為了教育好族中子弟,都會自己創辦私塾,以族塾、義學等形式開辦,并且聘請當地有名望的學者或者塾師做老師,來教授自己的宗族子弟。 有的大家族,也會讓和家族里面熟識的朋友的子弟,前來讀書。 沈家作為本帝大族,自然開辦了族學,恰巧伏湶母親和沈密母親是手帕交的關系,為了伏湶的學業前途,伏湶母親便求沈密母親,把伏湶給安排進了沈家的族學讀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