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輛車子,在第二天早上平安抵達響水溪林場梅子溝的大雁養殖場。 召集農場里的所有人,花了三個多小時,才將三車多的小雁放入養殖場內。 整個梅子溝,嘎嘎聲不斷。 很快,這些小雁就散開,遍及這百多畝的水草甸子。 看著這么多小雁,不僅僅是周翠芬他們幾家參與農場興建的,就連其他幾家到農場打工的民兵,看到這情景,也是羨慕得不得了。 “這得有多少只啊?”有人問呂律。 “大概估計了一下,有一萬多只!” “這么多,一只雞都值三四塊錢,這一萬多只大雁,價格更高,要是養大了,那不得了……兄弟,現在跟著你搞家庭農場,還行不行?” 聽這人一問,立馬有人跟著湊了過來。 眼前的場景太喜人,原本呂律對他們寄予厚望的這些民兵,有幾家已經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了。 可現在選擇加入進來…… 呂律搖搖頭:“現在不行,我們幾個暫時也就只有這么點能耐,所需要的用地暫時已經夠了,再大的話也是浪費,管不過來。等改年吧,若是還需要擴建,再來找你們!” 不用到明年,只需要到年底,家庭農場出成績了,就會有更多的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般的冒出來。 當然了,這依然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缺了膽氣是其一,更關鍵的自己所擁有的錢和能力,也完全沒有能力搞家庭農場。 不會能咋辦? 要么就是淪為打工的,要么就是成為附庸。 呂律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在事情穩定后,確實還有擴大規模的想法。另外,也不能一下子將人拒之門外,那樣會把人一下子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賺錢了,必然少不了眼紅的。 就像上輩子一樣,他開設了山貨收購點,往來南北跑山貨生意,家里錢多起來,就開始有人接連不斷上門,用各種借口借錢。 都是鄉里鄉親的,不借,說不過去,可是借了,這些錢就是打了水漂,根本就收不回來。 就即使借了,說的話稍微重點,都還被人死死記著,一有機會就出幺蛾子。 尤其是到了晚年,呂律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冷暖自知。 雷蒙、薛淑琴和他們家的兩個孩子曉琳、曉夢,也在用詫異的目光看著眼前的一切。 尤其是在隨著呂律轉了梅花鹿養殖場、林蛙養殖場和蜜蜂養殖場后,雷蒙自己都忍不住說道:“好想法,好魄力!兄弟,我是真沒看出來,你是這么有能耐的一個人。” 呂律笑道:“現在只是借助那兩千畝土地支撐,將副業框架給弄起來,以后能辦成咋樣,還得靠蒙哥伱幫忙管理。以后農場的工作安排、包括收支啥的,就全靠你你打理了,至于我們幾個,負責賺錢,把農場做大做強,然后帶動大伙把日子給過好。” 他實在不愿看到二三十年后,越來越多的人離開這片土地,選擇到外面工作生活。 本是一片多么美好的地方,卻日漸蕭條。 “走吧,先把東西放我那里去,在房子沒建起來之前,就住我那兒!” 這幾天抓小雁和運輸過來,大伙都累得有些夠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