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很有潛力-《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第(1/3)頁
一陣閑聊休息后,幾人著手做飯。吃過以后,眼看時間還早,呂律決定上山看看老兆的位置。
如果今天定位準確,找到老兆的話,沒有被人動過的話,說不定還有棒槌可抬。
從留下的窩棚來看,當時搭建的窩棚不小,來的人肯定也多,現如今都坍塌腐爛成堆,長上了密密麻麻的野草,可是有不少年頭了。
帳篷邊留下陳秀清守著,張韶峰三人隨著呂律上山。
人跡罕至的山林,走起來,可就得更加小心了。
這片山崴子,面積并不算大,地勢比之前在鍋盔山也要陡得多,兩人合抱粗的大樹隨處可見,林間夾雜著不少山石,腐朽倒地的枯木上,長滿了青苔。
繁茂的枝葉遮擋下,讓林間顯得有些昏暗,沉悶潮濕的環境中,草爬子、小咬之類尤其多,最煩躁的莫過于小咬,隨時圍在人面前亂飛,找到機會就立馬叮咬,逼得呂律等人不得不隨時揮手驅趕。
在林間捕食的毒蜂發出的低沉嗡嗡聲,隨處可聞,讓人不得不提高警惕。
每走一段,呂律就領頭吼上幾嗓子,將附近潛藏的野獸給趕走,每個人手中索撥棍不時撥打著前方的草葉小樹,驚走潛藏的錢串子、毒蟲之類,隨時得注意周邊有無野物出現,還得注意頭頂樹木,有沒吊死鬼。
當然,呂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他在觀察著林中的植被,也隨時用腳踢下腳下的泥土,看著成分。
無疑,這又是喜陰的棒槌喜歡的生長環境。
想著同樣朝向,植被也差不多的山崴子,順著道槽溝一路往下就有好幾個,呂律準備明天早早上山頂,觀一下山景,準備把這地兒,選著合適的地兒好好搜一下。
今天早上一路過來的時候,經過的沙溝,山勢各方面其實跟道槽溝很像,但植被有所欠缺,就是因為地面土壤,砂礫居多,顯得很貧瘠,林木也比較稀疏,闊葉樹少了,以松樹居多。
但在那樣的地方,也看到有一幫人在溝里搭了熗子,看樣子是剛到的。
聽著喊山的聲音,人數怕是得有十多個。
呂律也就有意領著幾人繞開,不去干擾。
眼下這情形,有越來越多的人能進入深山了,再往后,想要抬到好棒槌的幾率,只會越來越小,甚至進山個把月,啥都沒找到的也是常事兒。
得抓緊時間了。
花了大半個小時,呂律到了山崴子半坡上,感覺高度差不多了,他讓幾人暫時停下,自己找棵高大的椴樹爬到樹梢,抱著樹干穩住身形,環顧四周,印證著腦海中的獸皮書所標注的位置。
下樹后,呂律領著幾人,往上又走了一小段,然后橫里往左走了百來米就停下來了。
“大概就是這片地兒,各自選著大的紅松樹看有沒有老兆,離地一人高的位置,轉著看仔細了!”
呂律一聲吩咐,張韶峰、趙永柯和梁康波三人立刻散開,循著周圍的大紅松樹找過去。
兆頭都砍在出棒槌的地方附近的紅松樹上,離地一人高的位置,并用火燒過兆頭,防止被松油覆蓋,也讓留下的傷口無法愈合,能保留幾十年的時間。
獸皮書有些年代了,可能當初砍過兆頭的樹也長高長大了不少,但依然不容易磨滅這些印記,而且,書體本就是活的,又有松油浸潤,木頭也不容易腐爛,如果還在,大幾率還能看到。
而且時隔那么多年,當初的留下未動的小捻子,也能長到四品的程度了。
一到五年的野生山,那是僅有的三片復葉三花,五到十年的才能長成有五片復葉的巴掌,這些都只能算是小捻子。
棒槌長到五十年,也就成了四品葉,即俗稱的一撮,因為四品葉周圍會有許多小捻子,就值得在周圍好好找找,會有不少兒女。
到達五品葉的時候,年份在八十年以上,把頭習慣稱之為一堆,因為周邊已經能有六七十年的兒女輩,也有三四十年的孫子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伽师县|
昌黎县|
肃南|
天门市|
广元市|
扎兰屯市|
泸水县|
大安市|
贵溪市|
谢通门县|
黎川县|
龙川县|
合阳县|
崇明县|
钦州市|
丽水市|
稻城县|
甘德县|
吴堡县|
正阳县|
晋宁县|
克拉玛依市|
武平县|
南雄市|
洪湖市|
虎林市|
溧阳市|
永吉县|
高雄县|
东光县|
华坪县|
盖州市|
石台县|
海林市|
鄱阳县|
塔城市|
云安县|
太仆寺旗|
大渡口区|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