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熬鷹-《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第(1/3)頁
海東青是最珍貴的隼中極品——矛隼。
獵隼、游隼之類,都是海東青的一種。
很多人不知道鷹和隼究竟怎么區分。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
第一點,就是鷹的尾羽,用手一壓,就會張開,隼的尾巴不張開。
還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眼睛。
鷹的眼睛是黃色的,而隼的眼睛不管怎么看,都是黑色的。
再有一點,隼的喙上邊是有齒的,而鷹沒有。
滿族人通常稱海東青喙上的兩個齒叫牙。
可別小看了這東西,威力非凡,人的指頭被咬上一下,甚至能咬掉。
這些東西,都是趙團青在大荒里到處游蕩,到了長白山下松花江邊的“打漁樓”村的時候,跟里邊的滿族人那里學來的。
那里曾經是清朝的漁獵之地,因為建有冬季存放漁網的漁樓而被叫做打漁樓村。
在漁獵方面,尤其以捕鷹、馴鷹和放鷹的習俗更為突出,也就在后世被命名為“鷹屯”,成為海東青馴養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地,屯里有不少馴鷹出名的老把式。
從哪里學來的熬鷹和馴養技術,呂律相信,會是非常地道。
這也算是他的運氣,要是再過些年,怕是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東西,別的不說,海東青都是二級保護動物,還玩個嘚啊。
飯菜做好,三個大老爺們特意給那只稍微有點力氣就開始不斷撲騰的海東青將炕上的大片位置給騰出來,把炕桌抬到了一頭,吃飯的時候津津有味地聊著海東青和各種鷹。
“每年到了農歷八月,鷹屯很多人都會到松花江兩岸張網捕鷹,搭建窩棚守著,哪里在以前,海東青經常出現,會到河里撈魚,經常就落在河邊的樹上、枝頭上……看看,天上、地下、水中,它都能一展身手。
就即使那些捕鷹老手,往往在窩棚里候上十天半個月都未必能捉到一只,很多人更是要花上月余時間,捉到的,還不一定是海東青,是其它的蒼鷹、游隼、獵隼啥的。
你小子能見到海東青,并且認出來,花了小半天的時間就抓到了,真是狗屎運……”
對此,趙團青依舊感嘆連連。
“老爹,咱們吃著呢,別動不動就狗屎啥的!”呂律樂呵呵地說道:“咱們還是說說怎么熬鷹?!?
“對對對……不說這個!”
趙團青愣了一下,干笑著說:“說熬鷹……這訓練海東青,就分為三步,一個是熬,再就是馴,然后才到放……”
呂律也認真地聽著,也漸漸聽出了一些門道。
熬鷹,不僅僅是挫海東青的銳氣、野性,其實也是在為之后的訓練打下基礎。
被折騰得精神疲憊饑腸轆轆的海東青,自然會為了一口吃的而低頭。
馴養海東青,就是從“吃”上開始下功夫。
馴養的時候,就是以食物當誘餌,每次只給一點點,一來是怕海東青暴食,二來是怕吃太飽又恢復之前的“活力”,讓之前的熬鷹變成無用功。
得讓它保持需要,才會逐漸養成海東青對人的信任和依賴。
投食物的時候,也不是直接就拿著放在海東青嘴邊,而是把食物往空中拋,讓海東青躍起來去夠,這樣每次投食的時候,拋食的距離都不一樣,久而久之,海東青就能熟練地完成在空中接食物。
吃了飯,還得喝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德市|
永丰县|
普定县|
从化市|
杨浦区|
贵州省|
旬阳县|
临汾市|
陇南市|
绥中县|
广丰县|
尚志市|
区。|
侯马市|
乐清市|
武平县|
郯城县|
渝北区|
平昌县|
聂荣县|
称多县|
双峰县|
宿迁市|
偏关县|
屏边|
彝良县|
沙雅县|
嵩明县|
汉源县|
南丰县|
遂昌县|
白山市|
浪卡子县|
苍山县|
林芝县|
涟源市|
唐山市|
沙洋县|
拜城县|
庄河市|
邹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