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怎么多了那么多生面孔?” 齊亞萍走到導醫臺前面詢問。 “齊院長,是考察組的人來了,來了不少人呢。” 導醫臺的護士給齊亞萍說著情況。 “考察組的專家們來了?” 齊亞萍愣了一下,急忙向二樓走去,剛上樓,齊亞萍就遇到了洪雙民,洪雙民和林學海兩個人邊走邊說著話。 “齊院長回來了!” 洪雙民急忙笑著向齊亞萍打招呼,同時給齊亞萍和林學海相互介紹:“林醫生,這位就是我們西亞醫院的齊亞萍齊院長,齊院長,這位是蜀中名醫林學海林醫生,林醫生是姜東林姜老的高徒......” “齊院長好!” “林醫生!” 齊亞萍急忙和林學海握著手。 林學海并非體制內的醫生,而是在姜東林的私人醫館,相對來說,目前杏林界,私人醫館的這種醫生是要比體制內醫院的醫生傲氣一些的。 很多稍微懂常識一些的人都知道,現在全國各大醫院,純粹的中醫醫生都不多,相對來說很少,甚至一些中醫醫院的醫生自己都會承認,醫院是偏西醫的,純正的中醫要去一些知名的私人醫館找。 像姜東林、李欣陽的老師李玉民等這些中醫老名家開的中醫醫館,就有些類似于“德云社”,里面的醫生大都是一脈相承,師生相傳,老師收徒弟,徒弟帶學生,一代傳一代。 規矩其實也差不多,什么三年學藝,兩年效力,三節兩壽。 很多人說起這種規矩,都會冠以封建、陋習,甚至一些人還對這種規矩進行批判,說什么是不是符合勞動法之類的。 說什么,學校里學習,也沒見你給老師效力,也沒見你怎么樣怎么樣,再說,拜師也是收禮的。 可很少有人去細想,這個三年學藝學的是什么。 三年學藝,學的是養家糊口的本事,學的是一生受用無窮的能耐。 人都是有私心的,很多東西沒有人愿意傳授給外人,作為老師,能把這些東西傳授給學生,并不只是簡單的授業解惑。 祖國培養了你,你就應該報效祖國,師父培養了你,難道就不該給師父效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