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守正是根,創新是枝葉!” 方志彥接過話筒,笑著道:“云珩的這句話說的非常好,我希望,中醫工作者們都應該記住這句話,不要去刨中醫的根。” “中醫從誕生到完善,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中醫人的心血,這才逐漸完善,即便是要創新,也絕對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可以完成的,希望諸位謹記。” 吃午飯的時候,之前的溫海龍卻到了云珩邊上,非常客氣:“云醫生!” “你好!” 云珩客氣的點了點頭。 “云醫生,我是海州省中醫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之前就看過您寫的好幾篇論文。” 溫海龍生怕云珩誤會什么,坐下后就解釋:“上午的論題其實也是我們為了把社會中的一些問題展示出來,我個人是非常贊同云醫生您所說的堅持純正的中醫思維方式的。” “我知道。” 云珩客氣的笑道:“海州省的這個辯論會辦的非常好,一些問題要是能得到解決,那就真的是中醫的福音了。” “我也這么覺的。” 溫海龍道:“現在中醫面臨的問題非常多,很多問題都非常棘手,但是卻難以解決,這兩天我特意做了不少調研,我個人覺的,很多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的原因,其實是缺乏破冰口。” “破冰口?” 云珩有點不解。 “不知道云醫生您注意了沒有,現在全國的中醫類高校不少,中醫類醫院也不少,但是主流已經是中西醫結合和創新型中醫了。” 溫海龍道:“像季風文季老、屈同文屈老還有方志彥方老,謝云章謝老等一些中醫名家太少了。” “有的在中樞,尋常人接觸不到,有的在民間,可真的太過稀少了,患者幾乎很難遇到有水平的中醫專家,如此一來,好中醫甚至成了奢望,拿不出成績,更加難以達到目的。” 說著,溫海龍禁不住道:“就說海州的辯論會,辦了好幾屆了,前來的不僅僅有海州本地的中醫名家,也有外省的,可數下來,也就那么幾位名氣比較大的老中醫。” 溫海龍說的時候,云珩很是認真的聽著,溫海龍說的很多東西都是實情。 這兩年來,云珩去的地方不多,但是也去了一些地方,像曙光醫院、同濟、京都醫院等,每一家醫院真正有水平的中醫高手也就那么個別人。 “好中醫少,影響力小,問題多,這就是目前中醫始終難以改變的重要因素之一。” 溫海龍道。 “嗯,確實。” 云珩點了點頭,有點訝異的看著溫海龍。 這個溫海龍說的這些問題確實普遍存在,只是云珩有點不是很明白,怎么溫海龍在他面前就像是面試一樣? “周教授。” 溫海龍又向云珩邊上的周萬林打了聲招呼,道:“現在像周教授這樣有影響力的中醫人越發少了,長此以往,中醫真的可能會走偏。” “不是可能,是已經。” 周萬林緩緩道。 其實周萬林這樣的民間中醫,大都是屬于保守派,因為他們算是中醫的既得利益者。 正是因為亂七八糟的人太多,周萬林等人才能脫穎而出,獲得一定的名氣。 這話聽上去或許諷刺,然而卻是事實。 就面板劃分的等級而言,周萬林也不過八級水準,但是周萬林是很純粹的中醫醫生,如此能發揮的實力就很大。 在西華市義診活動中,胡學忠和周萬林等人也是遇到了當時已經接近九級的云珩,而且全是全能型的。 “不過西亞醫院現在的情況非常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