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面前的雷霆崖要塞,依然只有一面是出口。背后緊貼著山崖,山體內(nèi)部被掏空了,形成了大量如同迷宮一般的山嶺內(nèi)建筑,倒是很有點矮人甚至巨人都市的味道——據(jù)說是因為當初擴建要塞的時候,格爾薩人得到了泰坦巨人的幫助。 出口的一面總共有三個大門,兩個陸門,外加上一個水門。 所謂的水門,原本只是一條從雷霆崖的山嶺之中從流淌出來的小溪,卻被上古的格爾薩工程師們,用神秘學的偉力生生擴建成了一條寬度超過三米的河流——他們擴大了河流,并且溝通了水元素位面。這條從水門流淌出來的河流,在城墻下進行了分流,一路流向了金帳附近的萊塞河。另外一路則在城墻下的水利工事中匯集,形成了頗具規(guī)模的護城河——呃,因為流到城墻下的水其實是非流動的,興許是可以算作是護城池吧。 至于兩個可以通行的陸門,則由一座大型的甕城所包圍著。那甕城形成了完美的弧度,上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守城道具,對城墻門口形成了完整的交叉火力優(yōu)勢,頗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感覺。 一條長達5公里,平均15米,寬8米的城墻所連接著——當然,這只是最外層的城墻。實際上,雷霆崖要塞的城墻一共有三層,分為外墻、胸墻和內(nèi)墻。古代的格爾薩人將其命名為“瑪利亞”、“蘿塞”和“席娜”……好吧,這個設定其實沒有,完全是陸希的腦補。 總之,除了最外層高達15米的外墻,胸墻和內(nèi)墻的平均高達分別達到了18和22米。若是沒有神秘學的力量,依著這群古人的工程技術,是絕不可能完成這等規(guī)模的建筑的。 除了必要的女墻和射孔之外,三層城墻之上一共修建了115座碉樓。每座碉樓都可以容納一百余人的士兵,并且在頂層的平臺上放置著各種型號的弩炮。此外,胸墻和內(nèi)墻上一共還設立有90座炮臺,安裝著特質(zhì)的大型拋石機,其射程完全延伸到了外墻之外數(shù)公里遠的地方。 而在最內(nèi)部的內(nèi)墻之上,依墻而建立起來的高聳塔樓,一共有十二座,高度都在80米之上。塔樓不僅僅起到了瞭望觀察的作用,上面還安放了觀星、占卜以及更大型的魔導道具。這才是整座要塞最核心的防御設施。十二座魔法塔上的設施釋放的魔力搭配,能夠自如地組合出上百種效果不一的魔法效果,而且能級都是戰(zhàn)略級的。 譬如說,十二座塔樓同時運轉(zhuǎn),能將整個要塞置于鐵幕的防御效果之下;再譬如說,不間斷的魔力轟擊,威力絕不在任何大師級的魔法大師全力施法之下。以上還只是最沒有創(chuàng)意的玩法。再再譬如說,在城外制造漫天的大雪,把圍城敵軍凍的半死了之后,第二天再換成艷陽高照。這么來上幾下,就算是百戰(zhàn)的鐵軍也會被折騰出蛇精病吧? 好在,我們都知道,越是強大的設施其實也就越精密,當然也就越容易出問題。在浩瀚的時間洪流的洗禮下,目前還能運轉(zhuǎn)的魔力塔樓只剩下了六座,能夠釋放出來的魔法效果自然也少了很多。可就算是這樣,便已經(jīng)讓陸希不得不為格爾薩人的建造水平誠心誠意地點贊了,相比起來,德國人的油紙包簡直就是渣渣啊! 缺乏神秘學底蘊的獸人,勉強努力一下,倒是可以把城墻和弩炮之類的笨玩意修好。但這種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他們想象極限的遠古魔道設施,自然就不是他們的頭腦能應付的了。 “還必須要感謝遠古的格爾薩人,一直把獸人當奴隸,就沒想過把先進的魔道技術傳授給他們。所以,這大概就是圍城以來,我們所得知的最好的消息了吧?”了解了目前形勢的陸希點了點頭:“我當然希望這不會是唯一的好消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