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下午三點多的時候。 王宇和白文婧坐在特區市的某一家連鎖咖啡廳里。 白文婧在感概特區市一年發展一個樣子。 這一點王宇是感同深受的。 特區市好像從成立的那天起,就加入到了一個高速發展和高速建設的過程當中。 許多沒到過這個地方的人,一提到這個地方。 可能想到最多的,應該就是繁華。 可如果有人告訴你,這邊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感很強。 來這里的人說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搞錢”。 這座城市不相信愛情。 離婚率高得一批。 房價穩進前三等等…… 是不是會讓人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大打折扣呢? 但是由于這座城市在特殊的時期,承擔了特殊的責任,由于地理的口岸優勢,讓它的發展就像裝上了一雙翅膀。 再加上享受全國的支援和優惠政策,那發展的速度的確也是擋不住的。 八九十年代,特區最多的就是淘金者。 淘金這兩個字在當時還掀起了一場全國性的討論。 年輕人認為他們到了特區是付出了汗水和勞動的。 而淘金在當時的環境當中,存在嚴得的歧視和貶低。 新老思的沖撞從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有人害怕進步。 進步意味著他們的舞臺被擠壓,意味著他們即將被淘汰。 所以拼了老命地想要拖住時代進步的車輪。 但是在特區,有這著想法的人基本寸步難行。 王宇問白文婧,“你知道這座城市和別的城市最大的區別在哪里嗎?” 白文婧搖搖頭,“因為最初的那一批淘金者,在這里看到了自由和平等。” “在這里掙到了錢,在這里就能買到你想要的一切。” “但是離開了這里,你身上有錢,在別的城市你也買到你想要的東西。” “因為在那個時候,你要買東西還得憑條子,憑份額。” 白文婧再結合當初那么多人削尖了腦袋涌入這座城市的盛況,再想想王宇剛才說的那些話。 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了。 王宇說,“現在你知道自由和平等多重要了吧?” 白文婧沒想到王宇還有這么一本正經聊天的時候。 可是王宇的下一句就是,“在自由平等的今天,我是沒想到你特么的居然翻我手機。” 白文婧:…… 王宇說,“你以為你跟我聊市場,聊風土人情,聊四個現代化建設,我就不提你昨晚翻我手機的事了是嗎?” 白文婧也不慫,理直氣壯地說,“你喝醉了。” “你心尖尖上的肉給你發短信,你要是不回的話,她是不是很難受?” 王宇說,“她難受是她的事,和你有什么關系。” “你憋著一肚子委屈地哄她,你不難受嗎?” “我特么怎么感覺你想母儀天下呢!” 鵝鵝鵝…… 白文婧笑了一陣,拖著高腳凳,往王宇的身邊靠了靠,“那你就說我有沒有那樣的氣質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