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牛比!王世風牛比!’ ‘嗚嗚嗚,不知道為啥,聽到第二段我的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了,也太會寫了吧?!? ‘感謝先烈們為我們創造一個和平的時代!吾輩一定奮發圖強,實現大夏復興!’ ‘我哭得我媽以為她死了,一人血書求完整版!’ ‘原來rap也能唱成這么正能量嗎?長見識了,這個王世風真是個鬼才。’ ‘倘若四海安定、盛世昌明,我等愿漁樵耕讀,浪跡江湖,倘若大廈將傾、深淵在側,我輩當萬死以赴!’ ‘這才是夏視節目應該有的水平啊,少請一些流量小花小鮮肉來荼毒青少年吧,跪求王老師當常駐嘉賓!’ ‘嘉賓?我覺得王老師可以當總導演,反正他也在拍電影,順便把夏視的節目拯救一下算了[狗頭]’ ‘感謝烏燭騫和袁青嵐,沒有他們瞎嗶嗶,王老師怎么會親自下場呈現這么牛比的節目?!? ‘烏燭騫:愿天堂沒有王世風,阿門。’ 彈幕觀眾肆意發泄著心口無處宣泄的沸騰,以至于節目后臺服務器幾度卡頓。 作為夏國能夠承載觀眾量最大的電視臺,這種情況讓技術人員有些措手不及。 春晚流量壓力都沒這么大! 而只是因為一首歌! 樂與通神! 在華夏文明中,音樂最早是用來與鬼神溝通的橋梁,從神權時代開始就在華夏文化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而在其他文明中,音樂的作用也同樣重要。 從宗教用途到宮廷用途,最后到大眾用途,音樂一直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延續和發展。 有人說音樂最早的出現是人類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規律,如電閃雷鳴,風吹樹曳,小河淌水等自然現象,結合一些自然反應后形成的一種敬畏認知。 以此來界定這種玄妙的聲音,是來自天神的警告或者神諭。 后來隨著人類對于自然的了解和科技的進步,音樂從鬼神之諭,慢慢衍變成了表達凡人思想情感的方式,例如先秦很多詩歌,大多都算是各地‘勞動號子’,其中有一部分被收錄在《詩經》中。 《禮記·樂記》中記載音樂是分開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而西方哲學大師黑格爾認為,音樂是所有藝術種類中,最脫離物質無限接近于精神的藝術形式,擺脫了所有物質和空間的桎梏,形成純粹的精神產物。 也是因為這種特性,讓音樂孤立于現實世界,就像是神靈超脫一切生靈一般。 所以人類在聽到音樂時,即便你不懂歌詞,不懂旋律,依舊會被真正的音樂所震撼和感召,這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微妙感官。 就如同王世風的這首不到兩分鐘的現場freestyle,百分之八十的觀眾其實對rap這種新型藝術都不太了解,甚至無法欣賞和認同。 一個人靠著嘴皮子嘚吧嘚,嘚吧嘚能有什么好聽的?而且還時不時的蹦出兩句外文膈應人。 如果真的想聽別人練嘴皮子,我去聽相聲貫口,蓮花落,二人轉不更有意思? 但是王世風的這個表演,真的是足以讓所有人都動容,因為歌詞和旋律的感染力太強了。 一共三段歌詞,每一段描寫的是什么內容,所有人不用去仔細琢磨就能夠感同身受,因為這是屬于大夏近代的歷史,從一個沒落的王朝,到涅槃的強國征途,所有人既是見證者,也是經歷者,都在路上,為此奮斗。 這是真正唱到所有人心里的愛與夢想。 隔著屏幕和空間,這首歌所傳遞的東西仿佛一下子將所有人都連接到了一起。 這種感動,絕無僅有。 而與狂熱的氣氛格格不入的人也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