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有人能拒絕成為救世主,成為英雄。 不然超級英雄類的電影和漫畫小說不可能如此暢銷。 誰小時候沒有用被單當做披風,幻想過自己是懲惡揚善,鋤強扶弱的大俠呢?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現(xiàn)實的壓力和心智的成熟,逐漸磨滅了成為英雄的幻想,拯救世界的愿望。 但是潛藏在基因中的英雄主義,卻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涌現(xiàn)而出。 哲學叫做性善論,科學叫做社會價值觀導向。 但是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做英雄的成本和責任又太過高昂。 所以大多數(shù)人,只是欣賞和羨慕社會新聞中那些英雄事跡,過后又回到自己相對平淡的生活中。 但是如果有一種成本代價很低,就能夠滿足英雄主義的方法,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會愿意去嘗試的。 所以人類發(fā)明了慈善。 而在慈善這個大分類中,成本最低,回報最高的就是動物慈善。 因為物種之間的強弱,人類在面對動物時,天生有一種高傲感,這與個體強弱無關(guān),是種族帶來的自信效應(yīng)。 不然也不會有一個滑鏟帶走老虎獅子的說法。 只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一些金錢,就能夠讓一只骨瘦如柴,食不果腹隨時面臨生命危險的流浪動物改變命運。 看著它從瘦骨嶙峋到珠圓玉潤。 看著它從臟兮兮變成水靈靈。 看著它從對四周的恐懼和警惕,慢慢變得坦然且享受。 這種‘拯救生命’的救世主錯覺,相信沒有人會拒絕,而且還會上癮,實現(xiàn)精神滿足。 這也是有一些極端愛心人士,寧可賣房賣車,傾家蕩產(chǎn),讓自己節(jié)衣縮食也要收養(yǎng)流浪動物的原因之一。 像蔣宵凡他們這樣的富二代,從小就得到了過多物質(zhì)享受,提早進入物質(zhì)倦怠空虛期,這群人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 要么追求極致的精神需求,自我實現(xiàn)價值。 要么就追求極致的刺激,最后沉溺在欲望的深淵,直到毀滅。 但是今天跟著王世風體驗了一下‘綁架’的快樂后,這群人有些無法自拔了。 王世風他們回來的時候,除了‘空調(diào)四件套’四只小奶貓之外,還帶回來三只渾身散發(fā)著惡臭,奄奄一息的流浪狗。 等獸醫(yī)把這三只可憐的狗狗清洗干凈,包扎傷口,喂了食物后。 看著在溫暖籠箱中沉睡的三只小可憐,所有人心中都有些異樣感慨。 可憐,從來都是一種直觀感受,而非抽象形容。 以這些富二代所生活的環(huán)境,幾乎很少能夠看到這種令人心酸的畫面,對他們還是有些新奇和刺激的。 畢竟除了少部分天生同理心差的人類,大多數(shù)人在面對‘慘事’時,會自然刺激出同情心。 “王老師,我們剛才湊了點錢,想要委托給你,為這些小家伙做點兒什么,錢不多,都是大家擠出來零花錢,您別嫌棄,以后每個月我們都準備按時打錢,也算做點兒善事兒。” 一個叫做陸平的小兄弟,私下找到王世風,遞上來一張銀行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