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蔣宵凡這種被曲解道理折磨的年輕人并不在少數(shù)。 類似的道理還有從小到大都被曲解截斷的: ‘三思而后行’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也。’ 人家孔子不是在勸你做事情要謹(jǐn)慎,而是告訴你,做事情謹(jǐn)慎沒錯,但是沒必要像季文子這個拖延癥晚期一樣,想太多瞻前顧后的。 只要思考好前因后果,就直接開干就行了,別墨跡了,如果真的想等到什么問題都思考清楚再去做,吃屎你都趕不上熱乎的! 還有‘言必信,行必果’原文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這個出處最開始也并非指做人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 而是孔子在和弟子討論,什么樣的人算是人才。 孔子要告訴你真正的人才,不是非得一口唾沫一個釘?shù)念愋停炊钦f這種認(rèn)死理的屬于倔驢,堅信教條主義不懂變通的固執(zhí)怪,不能算作最好的人才,頂多算普通人才罷了。 被曲解誤用的句子,數(shù)不勝數(shù),因為這些多是有心人,用來達(dá)到某種目的時,惡意篡改的工具而已。 工具最大的作用就是物盡其用,只要說出來的道理能夠把人忽悠住,那么人們也就不愿意去追究出處和原文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畢竟,即便他們知道原文,也未必愿意去理解和思考。 人嘛,始終只想看自己愿意看的,聽自己愿意聽的。 但是名言警句之所以能夠傳世,就是因為它所包含的道理是一個完美的自洽邏輯,而不是一個單向輸出。 因為在傳統(tǒng)文化中,任何違背華夏核心‘陰陽’邏輯的思想,其實(shí)都是會被淘汰的,因為無法自洽。 所以華夏文化有一個特點(diǎn),就是好話壞話兩個立場全都講明白,自我矛盾的同時,又自洽的自圓其說。 但是換句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蔣宵凡這樣的傻孩子之所以會被折磨。 就是因為他們不太愛思考和學(xué)習(xí)。 吃了讀書少的虧。 如果他能夠多聽聽王世風(fēng)講兩句,或許就不至于轉(zhuǎn)頭就去找親爹和親姐對線了。 試圖用‘真正的道理’反擊‘曲解的道理’,這是很幼稚的行為。 因為道理和道德這兩種東西,都是用來律己的,而不是用來律人的。 王洛和蔣蕓雖然用曲解的道理壓迫蔣宵凡,但不意味著,他們是真的講道理。 看著蔣宵凡歡天喜地的背影,王世風(fēng)默默的替這個小子祈禱了一下。 希望人沒事兒。 ...... 第二天王世風(fēng)中午到片場的時候,發(fā)現(xiàn)昨天收容大灰狗的那間店鋪外,圍滿了許多人...和狗。 以五花肉為首的狗演員們,一個個搖頭晃腦的在店鋪外踱步,時不時還探頭貼著玻璃門往里面看看。 那賊偷賊腦的模樣,和人類看熱鬧時的八卦神情一模一樣。 看來看熱鬧這個特點(diǎn),不只是人類特有啊。 “風(fēng)哥,你來啦。”陸平見到王世風(fēng),連忙上前打聲招呼。 “怎么都圍在這兒干嘛?”王世風(fēng)好奇的問道。 “小凡,變態(tài)啦。”陸平疑神疑鬼的壓低聲音。 ??? 王世風(fēng)愣了下“啥意思。” “您進(jìn)去看看就知道了,不好解釋。”陸平嘆息,滿臉悲傷。 王世風(fēng)也帶著滿腹困惑,剛走近玻璃門,就被五花肉攔住了去路。 五花肉吐著舌頭搖頭示意,前方有危險。 同時王世風(fēng)也聽到里屋子里面?zhèn)鱽砜胺Q‘波瀾壯闊’的犬吠聲。 聽這聲勢,至少有幾十條狗在里面吵架。 好家伙,蔣宵凡這么勇的嗎? 推開玻璃門,王世風(fēng)險些被音浪吹倒地上。 只見蔣宵凡坐在一個小板凳上,面對著籠子里的大灰狗。 而他的四周,散落著五顏六色的電子喇叭,像是組成了一個神秘陣法一樣,把他和大灰狗困在中間。 那幾十只狗的狂吠,都是從這些喇叭里面?zhèn)鞒鰜淼摹? 第(1/3)頁